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0 20:01: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语文八(上)《诗词五首》期末复习资料
(一)《饮酒》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答: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
答:这句诗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改为“望”?为什么呢?
答:不能。“见”字是在悠然中无意所见,人与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而“望”却似乎有意去看,不能体现诗人悠然心境。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的诗意?
答: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答:①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②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相与”指“相伴”,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③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应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而这个“理”,正好为前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6.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境及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线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二)《春望》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
答:诗人在这里运用移情于物的方式,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现出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
3.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
答:“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4.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三)《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名句的原因。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2.诗歌描写了军旅生活的哪三个画面?
答: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答: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
(四)《赤壁》
1.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做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
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
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之情。
(五)《渔家傲》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此句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答: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
2.列举几个词中的动词,分析其作用。
答:“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3.词人梦中看到了天帝,并和天帝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了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很温暖!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阕,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答:她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5.该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具体体现在哪里?
答:①一开始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海天相接、星空苍茫的辽阔壮美景象。②丰富奇异的想象。③宏大的志愿出自阔大的胸怀,表现出高远的理想和精神世界。
6.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这是否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表现?
答: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是消极避世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