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第23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0 20: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_《愚公移山》_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4、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过教材,初步感知课文,熟记重点词语,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注》《汤问》。《列子》是一部道家著作,作者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
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张听任自然,清净无为。今人多疑是魏晋人伪托。
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某种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我国早期的
寓言,多见于说理性文章中,是作者用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穿插在文章中的短小故事。如“郑人买履”
(见于《韩非子》),“狐假虎威”、“鹬蚌相争”(见于《战国策》),“大匠运斤”、“庖丁解牛”
(见于《庄子》),唐代柳宗元的《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戒》,明代刘基的《郁离子》195则,都是著名的
寓言。
二、预习自测:
1、《愚公移山》选自《
》(卷五)《
》,这是一篇
(体裁)。
2、请给下列字注音。
高万仞(

chéng(
)山北之塞(

荷担者(

jī(
)běn
(
)
孀妻(
)
始龀(
) 
智sǒu(
)
穷匮(
)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杂然相许
??(2)寒暑易节
(3)何苦而不平
????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而山不加增
(6)惧其不已也
(7)方七百里
??(8)其如土石何
(9)始一反焉
(10)汝之不惠
(11)亡以应
(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五星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1、(1)划出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里;




塞;








夫;






2、复述文本讲述的故事。
__
__
__
__
__
__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
__
二、合作交流:
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__
__
__
__
__
__
三、拓展延伸:
 1、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
 通 
,意为           
⑵始一反焉
 
通 
,意为           
⑶汝之不惠
 通 
,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⑸一厝朔东
 通 
,意为   
  
  
2、多义词辨析
其: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
)  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以: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特殊句式(翻译)
(1)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2、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被动句
帝感其诚: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2)把智叟的话与愚公的话比较,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
的语气
二、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预习案】
1、
预习自测:
选出有误的项,并改正
(1)A毕力平险
铲除
B杂然相许
赞同
C荷担者
背或扛
D方七百里
周围
(2)A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B一厝朔东
放置
C始龀
七八岁
D汝之不惠
聪明
(3)A固不可彻
改变
B始一反焉
往返
C焉置土石
安放
D河阳
北岸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概括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__
__
__
__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__
__
__
__
2、文中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衬托,找出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__
__
__
__
__
__
3、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4、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不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__
__
__
__
三、拓展延伸:
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
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__
__
__
__
__
__
【训练案】
四、当堂检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
2、愚公的宏伟目标:
3、愚公之妻提出的两个问题是:
4、智叟嘲笑并制止愚公移山的原因:
5、表示移山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6、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表明自己观点的句子:
7、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
“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