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使用猜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的结果准确程度不同。
3.使用相对标准的方法进行测量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围绕轻重尝试多种方式认识事物,发展研究物体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称量比其他方法更准确。
教学难点:统一称量的方法进行相对准确的测量,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并使用数字记录记录。学会对比不同的方法,找到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比较轻重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乒乓球、木块、小橡皮、大橡皮、简易天平、同样大小回形针、学习记录单。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学期测量单元的学生已经初步活动一定的测量知识,了解了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但是学生对于不同的物体进行称重属于新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生活很少涉及,认识标准物进行比较会使用到上学期使用标准的物体测量的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知识运用能力。
同学学生经过物体的特征的学习,对物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学生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过渡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小恐龙、一个太阳花;你们觉得它们谁重谁轻?
2. 启发提问:既然,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意见,你有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谁轻谁重呢?(小组两位同学轻声讨论讨论)
3. 学生汇报:指名3位学生回答,相同的方法我们不说。先肯定,再拓展。(你们都同意吗?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
4. 教师总结:你说的是掂的方法,你说的是猜的方法,你说的是称的方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这三种方法来研究一下谁轻谁重(出示课题)
二、教学环节:
(一)预测物品轻重,学习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1.出示实验物品:乒乓球、木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PPT出示,并让学生说名字)
2.小组讨论:你们猜一猜看,它们谁轻,谁重?
3.引导数字记录方法:如果老师用1代表最轻,那么比1重点的是几?最重的用数字几呢?(出示1-4的顺序,并将文字板书更改成数字)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给他们排序吗
4. 填写预测结果: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将自己预测的结果用数字的方式记录在学习单的第一列。(PPT指导学生完成填写)——出示PPT,再拿表。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问题。
5. 学生汇报结果,黑板板书结果,请1位学生说一说猜的理由?(科学的猜需要理由,找一个)通过刚才的猜,你们有什么发现?我们一致认为乒乓球最轻是吗?那剩下的3个物体怎么办?那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用掂一掂的方法来解决。
(二)掂一掂
1. 聚焦:掂一掂,你们会吗?请学生上来示范如何掂(请同学们拿出实验物品,掂一掂,并指导学生实验物品的摆放问题)并把记录填写在学习记录单上。(两个两个相互比较掂)
2. 汇报:掂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 问题:我们用掂一掂一致任务1是最轻的,4是最重的。
4. 总结:用猜一猜的方法我们知道了乒乓球最轻,用掂一掂的方法我们都觉得4最重的。但是2和3还不一样,怎么办呢?看来,用我们身体的方法还是不行。
(三)称一称
1. 那剩下称一称的办法,怎么称呢?用什么称?
2 聚焦使用:你会使用这个吗?请同学示范,突出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明确指出,天平不平衡的时候表示什么?天平平衡的时候表示什么?从而引出回形针的使用)
3. 指导:会观察?,什是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每个物体就称一次呢?老师有一堆回形针,和一个橡放在天平上,有什么用处呢?其他的呢?
4 教师指导:教师举例一个乒乓球,用摆放回形针,当天平平衡的时候说明什么?两个回形针的重量就等于了乒乓球的重量,我们就可以用2个回形针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记录单进行数字2的填写,进一步去明确每个物体的重量可以被称量。
5 学生实验:使用天平称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总结
1. 汇报:让学生最终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2. 讨论:现在大家的意见终于一致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吗?(2名学生说一说)
3. 总结:比较轻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能结果不同。称量的方法会更精准。
4. 问题解决:你们现在知道上课前老师带来的两个东西它们谁轻谁重呢?用今天所学的办法去试试,找到答案吧。
5.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实验,将结果展示在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