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第三点
第二点
第一点
尝试运用多种手法,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目标导航
学习描写景物
抓住特征
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远观、近看、仰视、俯视、平视
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写作指导
确定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
讲究方法
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季节、早晚
比喻、拟人、排比等。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融情于景
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题文展示
审题
校园一景
选材
立意
写法
限制词:校园
中心词:一景
具体景物
人的活动
爱校园
爱生活
顺序:远—近;
高—低
修辞:比喻、拟人
技法: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
思维导图
校园一景
校园中最令我流连的莫过于路旁的池塘。
放眼望去,垂柳随风摇曳,笼住两方池塘,笼住池塘内迷你的小岛,只有漫步到池塘跟前,才能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引出下文。
一个“望”字,将视线拉长,展现池塘总的环境。
例文展示
池上,薄雾轻绕,那是美丽喷泉的佳作。几条虬枝,数片秋叶,就那么懒懒散散地躺在池面。水波泛起,激起数圈涟漪。池边看似随意堆砌的卵石间夹杂着几丛杂草,犹如梳妆的少女般垂眸于水面,险些与池水来了个亲密接触。水里的锦鲤畅快地戏耍,人越是多,它们游得越是欢快。
按照空间顺序,从视觉角度依次写池上、池边、水里所见的景物,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池中有岛,名曰“鹤栖”,有数尊栩栩如生的鹤塑立于岛上。岛虽仅方寸,却有枝繁叶茂的绿植。立于池畔,你似乎能嗅到森林中的清新空气,听到原野里的鸟啼、虫鸣与蛙鼓——好一场大自然的演唱会!
校园,最朝气蓬勃的地方,有了这么美的景致,让我更加陶醉。
镜头聚焦池中小岛,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视觉、嗅觉和听觉并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总结全文,借景抒情,点明主旨。
名师总评:本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行文,将视线聚焦在校园内小小两方池塘上。作者先以“望”绘远景,继而以近看写池上胜境,运用多种手法描摹细节,然后将视线聚焦于池中小岛,结尾融情于景,将“美的景致”与“陶醉”之情联系起来作结,令人回味。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审题
窗外
“窗外”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必须是从窗里看窗外,写“窗外”之景
选材
写窗外之景,既可选―个景物的局部进行描绘,也可整体勾勒;应以叙述、描写为主,仔细观察,写出独特视角
立意
可写窗外的社会风貌,讴歌新时代新风尚;也可写窗外的自然风光,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写法
可以按时间顺序,写窗外景色的更迭变换;写景时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的应用
思维导图
窗 外
我的卧室兼书房的窗正对着院子里的一小块空地,地上长着些杂草野花,最显眼的是两棵树:一棵是枫树,一棵是栀子树。
从我记事起,枫树就已经站立在那里了。吃饭时,奶奶常叫我多吃点儿,说是要和枫树比赛谁长得快,我听信了,便努力吃饭。可是不管我怎么吃,怎么踮起脚来和枫树比,怎么往上蹦,都比不上枫树长得快。
开篇点题,点明窗外之景,引出下文。
一个“站’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枫树写“活”了,生动有趣。
例文展示
栀子树则是我和奶奶三年前一起种的,去年起开始开花。因为我为它浇过水,捉过虫,所以特别喜欢它,常把它当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我就写下来,偷偷地埋在它的脚下。
每当春天来临,窗外的小天地里便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枫树发芽,送来阵阵清香,好像告诉我:“春天来了,快出来吧,和我们一起玩。”站在窗前放眼望去,树干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鹅黄色的嫩芽,地上的小草绿得多么可爱,不知名的花儿也露出了笑脸。
“清香”,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我”对枫树的喜爱。“告诉”“笑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枫树和花草的可爱。
春末夏初,枝叶越发繁茂,阳光照在树叶上,一片片叶子就像一片片金子。偶尔有风从树梢上轻轻拂过,或是急速掠过,树枝就晃动起来,亮点交错闪烁。栀子花开了,那个香啊,沁人心脾,提神醒脑。每当我写字累了,看书乏了,只要站在窗前享受一下它的香气,顿时心旷神怡,学习的疲劳便一扫而空。香气还引来了蜜蜂和蝴蝶,蜂蝶嗡嗡,鸟语花香,这窗外宁静的小园变成了一个热闹欢乐的世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金子”,生动地写出了阳光下叶子的光泽之美。
从嗅觉角度写栀子花带给“我”的享受,突出了栀子花之香。
“蜂蝶嗡嗡”,运用叠词,写出了蜂蝶之多,从侧面表现了栀子花之香。
最富有诗意的要算是秋天了。那是枫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秋风吹拂,不时地将美丽的枫叶送到我的书桌上。有时,一片红叶悄然而至,好像是枫树捎给我的信,问候我:“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要多加件衣服啊!”有时,几片叶儿纷至沓来,又似她调皮的玩笑。我格外珍惜这友好的问候,总把她们留下来,或夹在书中当书签,或制成小饰物挂在墙上。
写秋天窗外枫树的“问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我”对枫树的喜爱。想象合理丰富,生动形象。
小窗是我和自然交流的桥梁,窗外的小园是我思想自由奔驰的天地。现在好多人喜欢高楼大厦,喜欢豪华的装修,喜欢用坚固的防盗门、厚重的窗帘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恨不得住进保险箱里去,可我不喜欢。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根源。只有和自然亲近,才能保持我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的宽广胸怀,保持纯朴的童心,我永远不会关上这扇窗!
照应题目,议论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了“窗外”的含义。
名师总评:本文作者以自己卧室兼书房的窗户为“画框”,按照季节更替的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画框”内不同季节的风景: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夏天栀子花开,清香阵阵;秋天枫叶火红,随风入窗。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窗外的景色描写得可观、可嗅、可感,而我们的心也随着作者优美的文笔、真挚的情感深深陶醉在窗外如画的景致中。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审题
立意
写法
选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抒发自己对某个季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无论选取哪一个季节,都要抓住能够体现出这个季节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
按照一定顺序写景,恰当运用修辞,美化语言,融情入景
思维导图
我爱秋季
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由夏入秋,由炎热到丝丝凉风,自然引出对秋的喜爱,点题立意。
例文展示
一条长长的小径,弯弯曲曲地延伸至远方。路边栽满高大的梧桐树,红似火,黄如橘,只要几天的时间,地上就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而树叶仍在纷纷扬扬地往下落,密密麻麻,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深色的床单。孩子们忘情地在落叶上嬉戏打闹,踩在上面,发出此起彼落的沙沙响声。五颜六色的衣服,把这幅别具风韵的油画装点得更加精美。
运用一连串比喻,有静有动,突出了秋天梧桐树和落叶的色彩之美。
在我们家乡,秋是以完全不同的风格来表现的。天又高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在空中散步。一行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几棵高大的白杨树也染上了黄色,秋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有几片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仿佛金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树下是一座古朴的房屋,青砖绿瓦。屋顶上晒着金黄而饱实的玉米。窗台上摆着几个硕大的南瓜。屋檐下,一尊石磨上落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你追我,我追你,很是热闹。
写景由高而下,由远及近,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家乡的秋天之美,富有诗情画意。
广阔的田野,融汇了秋天的一切景物。头戴红缨的玉米,裹着层层秋装,等待着前来收获的农民。谷子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子,在秋风中频频点头。高梁涨红了脸,挺直了身板,军人般地矗立着。饱满的豆荚里,躺着可爱的大豆,金灿灿的。它们有的耐不住寂寞,把豆荚扒开一道缝,争先恐后地向外探头。果园里,苹果红彤彤的,仿佛被油彩涂过。梨又黄又大,美中不足的是有一脸雀斑。石榴咧开了嘴,见谁都嘿嘿地傻笑。
写秋天的田野,不仅抓住不同景物的特征,而且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植物们当作人来写,情趣盎然。
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金色的田野,飞过丰收的果园,会被一片白茫茫所吸引。那是一大片苇子地,毛茸茸的芦花被风轻轻捧起,漫无目的地在空中飘荡,犹如朵朵雪花,又像片片棉絮。这其中,栖息着几只野鸭,不时地发出阵阵叫声,好一派自然和谐的画面。
这便是我最喜爱的秋天!走到哪里,映入眼帘的都是五彩的画卷;走到哪里,飘荡的都是收获的笑声。我爱秋天!
芦花如雪如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其轻盈的特点;野鸭鸣叫,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收束全文,再次点题,呼应开头,深化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名师总评:这是一篇描写秋景的佳作,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了绚丽多彩的秋景之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景物之美,处处扣住秋天的特点,多角度展现秋天不同画卷的美;二是语言之美,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襄阳中考)年少的我们,都有过自然风景、艺术长廊、茫茫书海、心灵深处……的旅行经历,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迷惘,或顿悟……这些丰富多彩的历程,令我们难忘,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请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真题
【要求】①请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真题解读】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细读题目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写成一篇写景的游记类作文。可选取自己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来写,首先选择写作对象——某一处景点。其次,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写景顺序,或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多角度写出景物的美感;调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描摹景物。最后,融情于景,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或感受,点明主旨。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盼望着,盼望着,暑假终于到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妹妹踏上了去桂林的旅途。
导游介绍桂林风景时说其特点是“洞奇、石美、山清、水秀”。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冠岩洞,洞内游览配备自动声光系统、有轨电车、游艇和观光电梯,这些设备与洞内奇绝的自然景致相辅相成,使冠岩洞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和韵味的水陆游览洞穴。
难忘的旅行
真题例文
我们先乘坐观光电梯下到洞底,只见洞里奇巧幽深,分三层五洞,层层相叠,洞洞相连。上面两层为旱洞,洞里悬挂着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棕榈树大厅,厅中有四株棕榈状的石柱,其中一根石柱直达岩顶,又高又壮,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围抱住它。游览过程中我的耳边隐约听到了潺潺流水声,原来这是从最下面一层的地下暗河中发出来的。
离开冠岩洞后,下一站我们游览了十里画廊。坐在竹排上漂流而下,欣赏美好山水,那感觉真叫人心旷神怡。一路上,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一座座奇特的山让人应接不暇,有七星山、猴子望月山、九马画山、五指山、象鼻山……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画上是一个“找马游戏”,你要是仔细地看,就有可能找到九匹马;你要是粗略地看,很可能一匹马都找不到。
但我最喜欢的是龙角山,两个山峰直插苍穹,形如龙角,真是壮观!我被这儿的景色迷住了。
“瞧!兴坪佳境!”不知是谁惊呼了起来。听说这处景色就是我们20元人民币背景的图案,我赶紧拿出一张人民币来比对了一下,还真是的,一座座山倒映在漓江的水里,眼前的实景比人民币上的风景更让人陶醉啊!
接下来,我们还游玩了古东瀑布、遇龙河漂流等景点,每一处都那样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决定,明年暑假再来重温一遍这美好的风光。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离开了这个美丽得如诗如画的地方。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忆着在桂林游玩的景象……这是多么难忘的旅行啊!
名师总评: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叙述了小作者一家去桂林游玩的所见所闻。作者移步换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描写了桂林山水的景色。第一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接下来分别描绘了桂林的几处景点。最后一段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抒发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与不舍之情。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