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51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51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6 15: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2 、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3、运用方法分析概括林冲人物性格
1、了解高考小说设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考察设题类型
2016年全国卷Ⅰ《锄》:
⑴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⑵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考察标题)
⑶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考察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考察理解最重要语句、人物形象、主旨)
2016年全国卷Ⅱ《战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考察人物形象分析)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考察文章结构)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考察探究主旨、标题)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构思的妙处)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分析情节的作用)
2015全国卷Ⅱ 《塾师老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理解重要语句)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4全国卷Ⅰ 《古渡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情节结构)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分析小说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
2014全国卷Ⅱ《鞋》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线索作用)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分析情节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题模式
一.简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是个怎样的人
二.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三.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模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
比如; ××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
(2).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答题思路:
1.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手法,通过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在人物描写中分析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借助作者分析
二、人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人 物
描 写
角 度
直 接
描 写
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为表现小说主旨服务。
间 接


环境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
作者他人评价
各种描写手法及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金圣叹点评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思考: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

序幕:沧州遇旧
            一、插叙东京与李小二的交往
            二、林冲语言:与李小二的对话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忍辱偷安 逆来顺受
反抗并不坚决,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开端:买刀寻仇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开始:“却不害我……正不知何意?”
心有疑虑
苟安妥协、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接着:“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想安稳过冬
后来:“改日来烧纸钱”
祈求"神明庇佑"
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发展:接管草料场
忍无可忍、奋而抗争
高潮&结局:雪夜复仇
听闻阴谋之后:
“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雪夜复仇之后:
“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 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 出庙门投东去。”
课堂展示
1、试填写在各个不同情节中林冲的性格特点及变化。
在沧州遇旧时:_________________
听说陆谦的密谋后:________________
卖刀寻敌三五日未得到消息时:_______
接管草料场之后:__________________
在山神庙亲闻陆谦的阴谋之后:________
杀死富安、差拨、陆谦等人时的表现:___
善良安分委曲求全
正直刚烈
随遇而安忍辱求生
奋起反抗
陆谦密谋
亲闻阴谋
不见消耗
自心下慢
2、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他的形象?
林冲曾经有一定社会地位、留恋自己的小康生活,屡遭屈辱陷害,却仍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人。当迫害步步进逼、生命危在旦夕时,他仍一厢情愿地尽往好处想,没有反抗意图。直到草料场火起,在山神庙听到了血淋淋的真相,才忍无可忍,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终于走上反抗的道路。
主要通过描写语言、行为来塑造这一形象
思考
3、结合全文情节分析,是什么原因促使逆来顺受的林冲走上奋起反抗的道路?
明确
“逼”迫。
从岳庙之外辱娇妻,到白虎堂上遭陷害,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官逼民反
课文
小结
“官逼民反”、“乱自上起”是小说《水浒传》的主题。

人物与主题
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风雪

课后作业
将本课所学小说人物塑造相关知识整理到笔记上;做第三课时课前预习学案。
重做2016全国卷2《战争》第二题: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认定目标
明确作者怎样写风雪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文本探究
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那两间草厅已被风雪压倒了” …“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文本探究
【小组讨论】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去描写风雪?
(1)直接从正面描写风雪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小组讨论】这些描写风雪的句子散落在文本中并不显眼,那么这些句子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风 雪
隔门偷听
途 中 见 庙
压 倒 草 厅
投 宿 庙 中
大 石 倚 门
身 寒 沽 酒
(1)从正面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渲染出悲壮的氛围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例如:
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风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例如:
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烘托林冲孤独悲壮的英雄形象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常见的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3?暗示社会环境
4?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5?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
6?象征,暗示、深化主题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角度:
1、环境描写本身写出了什么内容?(什么时令、什么地点、什么气氛、什么风俗)
2、环境描写对情节有什么作用?(环境变化是否改变了人物既定的活动轨迹)
3、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环境氛围是否使人物的某种特点更加突出)
4、环境描写对小说主题有什么作用?( 环境的特点是否暗示或烘托了主题)
四、课堂练习
⒈下面对课文7、8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7段突出了环境都是草的特点,其作用是为后文放火无法抢救埋下伏笔。
B.第8段中“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
C.“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句话,说明林冲并未识破这是一起阴谋,认为看草料这差使不错,想长住下去。
D.第8段描写林冲盖炭火、拽门、上锁、拿钥匙等动作,表现林冲尽职尽忠,处处谨慎仔细,对仇敌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的特点。
E.第8段从草屋崩坏无法住人、身体向火也不能御寒的苦境、独自踏雪买酒的寂寞三个角度烘托了林冲“风雪落难人”的形象。
CD
⒉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①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全部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B. 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第①句描写风雪初起,照应了本文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D.第③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C
⒊课文第8、第10段都写到“火”,
如第8段写“(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又如第10段写“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试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于怕“火”处写“火”的用意
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都被林冲的轻轻一盖盖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可见,“火”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
写“火”还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林冲出门沽酒时 “盖炭火”和沽酒回来时“探火种”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林冲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写“火”对气氛的渲染、人物的映衬,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草料场漫天大火,也燃起了林冲胸中熊熊怒火,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了三个泼贼,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五、课后作业:
【必做】将本课所学环境描写相关知识整理到笔记上;
【选做】阅读《水浒传》中与本课相关的章节。
补充内容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对人物的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
的描写的一种手法。
试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谈谈它们的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