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列夫·托尔斯泰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7 20:20: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7 列夫·托尔斯泰
教师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预 习 案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象棋的故事》,传记有《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二、课文背景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三、关于传记
传记,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传记即记载一个人的一生曾经发生过的事。无论如何,传记所记载的都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构。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方法上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四、关于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 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两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差距很大,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托尔斯泰晚年激进的思想也让夫妻产生很大隔阂,甚至准备放弃财产,过简朴生活,而与妻子发生龃龉。他的妻子既不理解,更完全不能接受,夫妻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婚姻生活每况愈下。
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躲在一个三等火车车厢里,患有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托尔斯泰弥留之际,全球各地的记者云集这个小车站,他的所有子女也都来到膝下,但托尔斯泰临死也不想见妻子一面,可谓悲惨至极。
人物形象
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做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六、写作特色
①精妙的修辞方法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其中有很多语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额头比喻成“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誊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虽然言过其实,却分寸得当,不做作。例如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钢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②纯熟的写作技巧
在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例如对托尔斯泰身材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写出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不仅形象,而且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托尔斯泰。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陋的外貌描绘与其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比,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更突显了列夫托尔斯泰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性格特征,从通篇文章来看,茨威格不仅对词语的运用精准,恰到好处,对于各种写作技巧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字里行间都能够显现出夺人的语言魅力。
预习·导学:
1、注音。
ttp:// www .xkb1.com
陀( ) 脸庞( ) 胡髭( ) 长髯( )
两颊( ) 黝黑( ) 脸膛( ) 一绺( )
鬈发( ) 穹顶( ) 禁锢( ) 粗劣( )
锃亮( ) 粲然( ) 貂皮( ) 藏污纳垢( )
广袤无垠( ) 甲胄( )
2、解释词义。
黝黑:
炽热: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犀利:
侏儒:
尴尬:
轩昂: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_??°_è??___???__???__???_???_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3、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
5、针对托尔斯泰的外表描写了哪些内容?
6、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探 究 案
【合作展示】
1、如何理解“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句话?
2、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几句话的含义?
X k B 1 . c o m
如何理解“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
合作交流
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说说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福?


2、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检 测 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背 影
张娟利
①每次归来,总是父亲送我去车站。
②初春的早晨依然寒气逼人,父亲提着那只装了很多东西的大包走在我前面,佝偻的背影在料峭的寒风中显得有几分苍老,步履也略显蹒跚。我不禁为一震:父亲老了!
③父亲在天下子女的眼中是一座崔嵬的山,然而,父亲又怎么会不老呢?沉重的生活负担,繁忙的田间劳作,这全都是他一个人在支撑啊!就像一副扁担,承载了超荷的重担,又怎么会不弯呢?我不禁有些懊悔。整个假期我从没有抽出点时间来陪陪父亲,陪他说说话。
④我走着想着,埋怨着自己,当我抬眼再一次看前面的父亲时,我不禁愣住了:父亲把包放在了路边的树桩上,正靠着一棵树在微微地喘着气。
⑤尤记得我七岁那年第一次随父亲下地,父亲肩上扛着两袋麦子快步如飞,然而如今一个大包便会使他累得气喘吁吁。我心头不禁一酸,急步上前:“爹,我来吧。”而就在刹那间我突然发现:父亲比我矮1头,我满脸羞愧,我竞然让比我矮的父亲为我提如此沉重的包,脸上有热热的东西在流淌,我知道那是泪。到了车站,父亲帮我将包放在了行李架上。“我去买些吃的,你带在路上吃。”说着,父亲又下去了。趴在车窗上,看着父亲那瘦小熟悉的背影一点一点地消失在人群中化为一个模糊的小点,我心中又涌起了淡淡的离愁。上初中时,反复地读朱自清的《背影》,却怎么也体会不出老师讲的什么深沉的父爱来。而今天,读着父亲的背影,我才真正体会到了……
⑥不一会儿,父亲将一大包吃的东西从车塞给我。“路上小心,到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好好念书,别操心家里……”沉默寡言的父亲跟以往我离家一样,总会变得异常地唠叨来,我只紧紧握着父亲的手,心中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那嘶哑亲切的声音,让我不禁喉咙有点哽咽,极力忍住眼中的泪水。
⑦火车就要开了。我看着车窗外一脸沧桑的父亲,那一道道岁月留下的印痕,那一头过早花白的头发,那一双深陷而疲倦的眼睛,父亲真的老了……
⑧火车缓缓地启动,父亲朝我招着手,我转过了头,不让他看到我再也抑制不住而肆意流淌着的泪水……
⑨父亲那行走于寒风中的佝偻的背影定成我心中永恒。跌倒时,它便像一只手,挟着我重新站起来。
文中一共几次出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
2、文中运用哪些方法描写父亲?
3、“而今天,读着父亲的背影,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体会到了什么?
4、请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5、“父爱如山”,结合选文谈谈自己今后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学习难点: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参考答案
预 习 案
预习·导学:
1、
tuó páng zī rán
jiá yǒu táng liǔ
quán qióng gù liè
zèng càn diāo gòu
mào zhòu
2、
黝黑:黑;黑暗。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阴暗而失去本来的色彩。
3、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突出的特征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轮廓、结构丑陋,面容表情可憎,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敦实、侏儒,眼神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6、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形象鲜明。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合 作 探 究 案
1、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是托尔斯泰的脸庞实际上是“传播智慧的庙堂”,只是表面上看不出。这句话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庸,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
2、把晚年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比作“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巨大改变。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腐朽的阶级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这段肖像描写是对应托尔斯泰晚年的这一变化而写的。
3、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眼睛的非同寻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合作交流
1、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2、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脸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做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检 测 案
1、共3次。第一次在开头,开篇点题,为全文奠定抒情的基调。第二次是在车站父亲买东西时的瘦小熟悉的背影,抒发了“我”心中淡淡的哀愁。结尾再现“寒风中的佝偻的背影”,抒发了别后对父亲的思念、感激之情。
2、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3、“我”体会到父亲生活负担的沉重,劳动的繁忙与劳累,关心、疼爱、牵挂子女的一片深情。
4、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例如:“到了车站,父亲帮我将包放在了行李架上。‘我去买些吃的,你带在路上吃。’说着,父亲又下去了。”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5、“父爱如山”,自己今后应该从理解父爱做起,感恩于父亲,为父亲分忧解难。
_??°è??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