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统编八上语文最新精品课件 考点落实版】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苏州园林【统编八上语文最新精品课件 考点落实版】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8 14: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你了解它的建筑特点吗?
主要建筑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
19 苏州园林
19苏州园林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词语。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重点)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难点)
4.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出处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
原题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写作缘由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他还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叶圣陶将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
改名
这篇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背景链接
竿( ) 映衬( ) 败笔
丘壑( ) 雷同 嶙峋( )
依傍( ) 蔓延( ) 蔷薇( )
芭蕉( ) 雕镂( ) 斟酌( )
明艳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
重峦叠嶂( ) 俯仰生姿( )
ɡān
立竿见影
chèn

lín xún
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bànɡ
màn
qiánɡ

lòu
zhēn zhuó
cái
zhànɡ

不要写成“治”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倘若( ) 鉴赏( ) 轩榭( )
回廊( ) 池沼( ) 模样( )
着眼( ) 相间( ) 藤萝( )
阶砌( ) 庸俗( ) 称心( )
广漆( ) 珠光宝气
tǎnɡ
jiàn
xuān xiè
lánɡ
zhǎo

zhuó
jiàn
ténɡ

yōnɡ
chèn

多音字

( )处所
( )处理
chù
chǔ

( )模样
( )模拟



( )蔓延
( )藤蔓
màn
wàn
【串句记忆法】虽然毕业多年,但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联系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作名词时,读“chù”;
作动词时,读“chǔ”。
沼( )
zhǎo
昭( )
zhāo
池沼
昭雪
意思是“清洗(冤枉)”。
【口诀记忆法】细鳞(lín)游鱼戏水乐,嶙(lín)峋山石危峰兀。
玲( )
línɡ
伶( )
línɡ
玲珑
伶俐
倘( )
tǎnɡ
徜( )
chánɡ
倘若
徜徉
形近字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
重重叠叠的山峰。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用于褒义。
也说“别出心裁”。
重峦叠嶂
珠光宝气
多形容女性。
别具匠心
斟酌
近义词:推敲
词语集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相同点
不同点
辨析
别具匠心——别具一格
都有“与众不同”的意思。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风格。
1.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 )的工艺美术品。
2.他的画风与众不同,( )。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词语辨析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的?
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课文精讲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返回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进行了介绍?
根据第×段的表述,给××下一个定义。
分清说明类型。
关注文章标题。
抓住首尾段落。
理解因果关系。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特征是……。(说明对象多是具体事物,一般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内容)。[说明对象多是方法、原因、原理(道理)等事理。]
非连续性文本:先明确各个材料的要点,再把这些要点归纳整合,明确说明对象并概括出它的特征。
返回
答题模式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图画美。
第二部分(第3—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第1层(第3—6段):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第2层(第7—9段):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令人回味。
划分课文层次
(真题模拟)第3至6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思路]
(1)表态(一般为不能调换);(2)阐释原因,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注意:总分关系中,分的部分与总的部分要相照应,调换后就不能照应了。
考点
能否调换段落顺序
[参考答案]
不能调换。因为第3至6段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一一照应了,使说明不够严谨。
返回
(云南中考)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栽种方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草树木四季常青。
修剪方面:不讲求整齐划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相同点
不同点
第3—6段和第7—9段的说明有何异同?
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来展开的。
第3—6段
说明更详细,说明的内容更重要
第7—9段
说明较简略,说明的内容较次要
(真题模拟)全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和顺序进行说明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展开说明?
[答题思路]
(1)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根据上述三种说明顺序的特征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确定相应的说明顺序。
考点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主)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次)
逻辑顺序
整体
局部
参考答案
全文是按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进行说明。
返回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州园林美在哪里。

映衬美
层次美
图画美
图案美
色彩美
布局美
配合美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4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第5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第6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第7段: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
样本
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品析词语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几处进行分析。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列数字:说明苏州园林数量众多。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举例子: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引用:增加了诗情画意,引发无尽联想。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摹状貌:生动地描绘出藤萝枝干的弯曲。
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图画,并把图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
作者反复提及图画,是对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事实的准确反映。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文人士大夫或有文化的商人,有不少园林是由书画名家设计甚至督造的(如文征明之于拙政园),他们确实是用图画(山水画)的思路来设计园林的。
深入探究
本文的主体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视作是围绕着“图画”展开的。第3段总体说明园林构图是“美术画”的特点;第4、5段说明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这些可以让“自然”唱主角的地方,苏州园林“抑人巧以从自然”“隐人巧以显自然”;第6段说明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突出苏州园林空间设计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层层掩映的特点;第7、8、9段说明角落、门窗、色彩等细节,突出其细腻雅致而非秾丽或富丽的审美趣味。这样其实分别体现了文中“图画”的三重含义:自然的画、立体的画、文人的画。
苏州园林
总说——地位及特点
分说
大处讲究(主)
细节注意(次)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结语——不止以上这些(总结)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如在画图中
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一幅完美的图画
深入探究
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景观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和局部特点等的介绍,展示了它的图画美、艺术美,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主旨归纳
本文阅读考点
重要说明方法
能否调换段落顺序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引用 摹状貌 作比较
重要写作技法
举例子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本文考点回顾
苏州四大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是闻名世界的古典园林,以淡雅质朴、精巧细致著称。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艺术风格,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沧浪亭是北宋时期开始修建的,园林景致简洁典雅,自然风光独特;狮子林于元朝开始修建,风景秀丽,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闻名;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布局精巧自然,内设山岛、竹坞、松岗、曲水等景区;留园则可谓是住宅、祠堂、家庵、园林的集大成者,建筑空间安排得十分合理,因而闻名遐迩。
拓展延伸
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
1.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苏舜钦《沧浪亭》
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释惟则《狮子林即景》(其一)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6.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临湖亭》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8.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其一)
《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苏州园林内一些具体的景致,让我们对苏州园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请你也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针对某个事物的特征写一个小片段。
举例子
一课一得
写作指导: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内容一致;②所举的例子要典型,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以增强说明的效果;③所举的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尤其是科技类的说明文。
写作示范:
人类利用萤火虫的发光行为获得了许多便利。如我国海南一带,有一种叫牛萤的萤火虫,大小有如蚕蛾,发光亮度像一盏电灯,当地农民把它们捕捉后装进玻璃瓶内,放在稻田里,用来诱杀稻螟等害虫。
举例子
读《红楼梦》第十七回,说说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