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快捷与方便的神奇性。
2.通过开展互联网引擎搜索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社交,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良好交际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家长听不懂孩子的网络用语……那么,真实的网络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世界,全面正确认识网络吧!
二、教学指导
1.网络词语小研讨(分小组讨论交流)
(1)收集整理一些常见的或流行的网络语言,与同学交流讨论它的出处,查清楚意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组内讨论:思考写作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应如何使用?各小组成员给出讨论结果,老师点评给出意见和建议。
2.电子阅读面面观
(1)班内分组做问卷调查。可分成几个小组,在同学、老师、家长、亲友中做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电子阅读的方式、时间、与纸质阅读相比的比例、你认为电子阅读的优势和缺点、你的结论等等。
(2)班内举办一次问卷调查汇报会。每组将问卷调查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建议。
3.用互联网学语文
(1)邀请信息技术老师给学生做专题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专题数据库等,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的方法和工具。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利用所学的网络专业知识进行《关于散文》专题的搜索练习,然后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方法和工具的兴趣,因势利导,用好网络。
三、活动展示
1.网络语言及意思。
(1)“积极废人”是指那些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每天叫嚣着积极奋进,定下无数宏大目标,行动上却如废人一般。
(2)“隐形贫困人口”是指有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的人,但实际上非常穷。有不少年轻人用这个词“自嘲”,但也确实折射出一些年轻人的消费观,明明消费能力不够,却不知节制,追求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享受,有的人确实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也有的人只是为了面子、为了攀比。
(3)“skr”原意是指汽车轮胎打转的声音,说唱歌手经常将其当做歌曲语气词,现在的是指当你对某种事物表示认可、喜欢的时候,可以使用“skr”来表示。
2.被收录进工具书的网络词语。
(1)用数字代码谐音表示,如:7456(气死我了);4242(是呃是呃)。
(2)用汉语的谐音,如:介(这);酱紫(这样子);偶来了(我来了)。
(3)运用表情符号,如:(^_^)表示神秘笑容;(Zzzz...)指睡觉的样子。
(4)肆意曲解词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蠢材)。
(5)用昵称表示,如“东西”说成“东东”等。
(6)用自创英文缩略或拼音字母表示,如PF(佩服);BT(变态)。
(7)借用动物名称表示,如“大虾”(超级网虫)。
3.电子阅读的优缺点有哪些?(小组成员自由发表,教师点评)
优点:(1)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未完成的文章、小说。
(2)携带简单省力,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手机、平板、MP4等。
(3)环保,节约资源。便宜,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新的书籍,且较为省钱。
(4)内容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数字化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
(5)阅读软件上很多人性化设计,比如调字体大小颜色、滚动阅读模式、夜间阅读等更有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书籍。
缺点:(1)容易眼睛疲劳,不利于身体健康。
(2)经常出现乱码、错字等情况,阻碍阅读。
(3)依赖设备,没有独立性。
(4)盗版横行,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让原创作者受到巨大的损失。
(5)网络上对于信息的监管能力不强,许多文学质量良莠不齐,不利于提高文学修养。
小结: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搜集整理有关网络语言、电子阅读方面的资料和开展互联网引擎搜索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明确地认识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得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伤害。现在,同学们对互联网也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能够扬长避短,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