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精品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精品课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6 19: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原则: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提出的背景:
(1)政治上: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
(以华制华的政策)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成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要求反帝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等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
推动作用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力量不强,具有软弱性。
(3)主观上:
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2.提出:1905年,提出同盟会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名称 对应纲领 主要内容 地位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3.内容:
“驱除…恢复…”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实现…
推翻…建立…
核心
核定地价
民族主义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
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1906)
2.局限性:
1.实质:
推翻清政府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年)
材料二: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
1.实质:
反对君主专制政体
2.局限性: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民生主义
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1905)
(“平均地权” =“平分土地”?)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1.实质:
3.后果:
2.局限:
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固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孙中山在黄埔
军校的演讲,1924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
4.评价
⑴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
①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
(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一组历史图片
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0世纪初到20年代,世界和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1917年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成立
第二组历史图片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一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
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
材料二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⑴根据材料回答:孙中山的认识有何变化?
⑵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孙中山的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民族
民权
民生
请思考:三民主义有何局限性?
旧药方的局限
新形势: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共诞生。
请结合革命形势的变化为救国开一张新药方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生主义:没有切合实际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背景
(1)政治上:
孙中山四次维护民
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要求改变斗争策略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使孙看到了新
的斗争方向
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
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2)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占14%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提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3.内容
明确反帝
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更关注农工
两个三民主义相同点有哪些?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怎样才能实现?
(1)相同:
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增加了反帝新内容,表达了联俄联共的新思想;反满→民族平等。
(2)新在何处
民权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明确提出了工农大众的民主权利,表达了联合各革命阶层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1.增加了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的新含义。
2.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
(3)怎样才能实现?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 大 政 策
新 三 民 主 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普遍的民权,建立各革命阶级联盟
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
(新三民主义是否等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反帝反封建
异:
(1)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
(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中共领导的革命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而新三民主义不包括这些内容。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
同:
4.评价
①中共称之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
②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局限性
③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风格。
(1)进步性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个最简要的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1.孙中山在1906年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2.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
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C
D
C
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5.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纲领 C.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辅相成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C
带着我的祝福上路,就算前方看不清楚,旅途上你也不会太无助;带着我的祝福上路,走过千山万水,心中长久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