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仓颉造字
仓颉像。相传黄帝时的史官,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创造汉字
传说仓颉造字台
(河南洛宁)
“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
后来,人们将此日定为仓颉纪念日,称作“谷雨”。
(4月20日或21日)
汉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方块文字。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对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一、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2.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字体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特点
创立或成熟时间
创始于秦代
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形成于汉末
开始盛行于晋代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小 篆
始于秦;
代表:李斯;
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 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始于秦,盛于汉
特点: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草 书
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张旭(草圣,唐)怀素(唐)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任性,具有审美价值
是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成熟于晋代;
行 书
代表:王羲之,王献之; 北宋四大家
特点:兼具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雅俗共赏,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
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小篆
演变规律:具象到抽象 复杂到简单
朴素人生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
曲折人生
秦代——李斯;
东晋——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頫;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兰亭序》
兰亭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
《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张旭 《肚痛帖 》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
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
怀素
《自叙帖》
“宋四书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法度有余、文雅严谨
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1)概念:“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2)分类
①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②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
按题材分: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国画分类
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线条美)
写意画(意境美)
2.山水画——国画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的意境。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王维诗意画
苏轼称他“画中诗”,以水墨画著称
名画鉴赏
展子虔(隋)《游春图》描绘了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
《千里江山图卷》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中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宋元的山水花鸟画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家
寄托思绪情怀的
方式。
《清明上河图》
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
文人画
元 王冕 《墨梅图》
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追求借物抒情写意
多描写梅竹松柏
重墨轻色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 《墨竹图》
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3.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宫廷舞
1.演变:
2.特点: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
夏商产生;
周代制定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
隋唐是鼎盛时期,有官办乐舞机构;
宋元:继承隋唐传统;
明清:衰落。
(1)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2)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二)民间舞
1.演变
《诗经》和楚辞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 ;
两汉时期出现了歌舞繁荣局面;
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
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
2.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思考: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宫廷舞蹈 民间舞蹈
内容 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形式 华丽工整
结构严谨 瑰丽多彩
其它 具有一定的
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
五、戏曲艺术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杂剧的兴盛。
(4)明:传奇剧的繁荣。四大唱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2.京剧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1)背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B.统治者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努力。
(2)京剧的产生
乾隆年间:“徽戏进京”
道光年间:汉剧进京,“徽汉合流”
→新剧种形成,后称京剧。
(3)京剧的成熟
时间:同治、光绪年间
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4)京剧传播:
清朝晚期,走向全国;民国年间,走向世界。
同光十三绝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为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表演有一定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5)京剧的特点
生
指一般男子
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
旦
指一般女子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净
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
丑
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
唱
念
做
打
①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②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6)挑战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
中国古代艺术
书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行、楷
绘画:中国画、山水画、文人画
音乐
舞蹈
戏曲:京剧
1.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
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 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A
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
感情的是( )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
C
3.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 由大到小 B. 由繁到简
C. 由象形到会意 D. 由图画到符号
4.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繁荣的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宫廷队舞卓有成就
B. 民间舞蹈非常活跃
C. 杂剧和南戏脱颖而出
D. 传奇剧广泛流行
B
D
5.徽调、汉调、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D
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因为缺点并不因为可以隐藏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