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24 周亚夫军细柳
人物
地点
事件
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学习运用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手法,体会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品质。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其父去世后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作品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出 处
背景
事件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背景链接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因以纪、传为主体而得名。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它用“本纪”叙述帝王,排比大事;用“世家”记述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以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等;用“书”或“志”记载天文、地理、律历、灾异以及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周边部族及外国。历代所修“正史”均采用这种体例。
纪传体
文体知识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ɡòu
zī
jí
qí
pī
nǔ
dū wèi
zhào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zhòu
pèi
yī
wéi
nǎnɡ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译 文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侵入边境。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译 文
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封号。
地名, 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胡人,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此指匈奴。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营。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译 文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劳,慰劳。
赶着马快跑。
不久。
到,往。
同“披”,穿着。
这里指刀出鞘。
张开弓弩。彀,张开。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把弓拉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先行引导的人员。
皇帝的先行引导的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皇帝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诏令’。”
译 文
将要。
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听从。
皇帝发布的命令。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过了不久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命令给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的大门。
译 文
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派使者。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
营垒。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随从。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车马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
译 文
规定。
控制住车马。
缓慢地。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手执兵器行礼。
揖,拱手行礼。
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译 文
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被感动。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
离开。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叹词。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偷袭并(被)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译 文
副词,已经。
先前。
像。
必,一定。
(被)俘虏。
(被)侵犯。
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军士吏被甲
改容式车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通假字
字词清单
上自劳军
军中不得驱驰
锐兵刃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
古义:赶着马快跑。
今义:(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古今异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使人称谢
成礼而去
古义: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今义:道谢。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军
军霸上( )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请以军礼见( )
公亦以此自矜( )
投以骨( )
动词,任命
连词,来
介词,用
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军队
名词,军营
介词,因为
介词,把
《卖油翁》
《狼》
一词多义
使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派
名词,使者
之
已而之细柳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称善者久之( )
闻之于宋君(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动词,到、往
助词,的
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代词,这件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穿井得一人》
《狼》
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天子为动( )
可以为师矣( )
诏
不闻天子之诏(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下诏、下命令
动词,担当、充任
《〈论语〉十二章》
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令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 )
副词,就
副词,才
动词,下令
名词,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不拜( )
改容式车(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词类活用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文言句式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事件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戍边。
第二部分(2):写文帝劳军的情况。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3):事件的尾声,写劳军结束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
研读赏析
说说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
事件结果
文帝之后六年
霸上军、棘门军及细柳军
汉文帝、周亚夫
上自劳军
至霸上军、棘门军,可直驰入;至细柳军,不得入,入乃按辔徐行
文帝称善者久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军 营
驱行方式
礼 节
评 价
霸上及棘门营
细柳营
直驰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将军亚夫持兵揖,以军礼见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对比分析汉文帝劳军霸上、棘门营和劳军细柳营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说说对比的作用。
作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课文除了运用对比的写法,还使用了什么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侧面描写
作用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真将军”周亚夫
人 物
形 象
对上刚正不阿、不卑不亢,对下治军严明,对己以身作则,对国忠于职守
“奇天子”汉文帝
心胸开阔,知人善任,时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
(青海中考)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①惊讶: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
②惊恐: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
③惊喜:为文帝的深明大义、严守军纪且不怪罪周亚夫
而“惊”。
再读课文,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
考点
文言词语“以”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语“以”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实施时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拿、凭依据……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屠惧,投以骨,(《狼》)
介绍动作、行为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同”等,或不译
答题技法
连词
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汉书苏武传》)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可译为“和、而又”等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目的,可译为“去、来”等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接前后两项,后项是前项的结果,可译为使得、以致”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连接前后两项,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可译为“因为”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连接状语和谓语主要成分,可译为“地”,或不译
助词
用于意义相近的两个动词之前,表示相近的两种动作行为相继出现,或同时出现,可根据上下文文义灵活翻译。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邶风?谷风》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使用 2.认为 3.率领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同“已”,可译为“停,止、已经”
动词
通假字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
下联:
军纪严明士兵效命
亚夫尽责天子佩服
1.汉文帝在细柳军并未得到“至尊”的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称赞。这一点应该如何理解?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
形同儿戏
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维护汉文帝的统治(保家卫国)最需要的,特别是在“匈奴大入边”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深入探究
在“皆惊”(即还没想明白)的群臣面前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及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也是向群臣宣示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2.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每一位国家公务员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繁荣。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还是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正由于“周亚夫”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上自劳军
文帝之赞——周亚夫乃“真将军”
匈奴入侵
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霸上、棘门军——长驱直入
细柳军
先驱不得入
天子不得入
天子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
刚正不阿
恪尽职守
对比
亚夫持兵揖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采。
主旨归纳
“拜”和“揖”的区别
《说文解字》日:“跪,拜也。”说明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就是古人九种拜的礼节这九种拜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其中除了肃拜不跪之外,其他八种拜都要下跪。
拓展延伸
“揖”只不过是拱手礼,它是不必下跪的。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拳而已。最常见的揖礼就是孔子画像中的姿势。
“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臣子对君王;“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出 塞①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②,誓灭胡奴③出玉关④。
只解⑤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注释]①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②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用它隐喻胜利而还。③胡奴:对清朝统治者的蔑称。④玉关:玉门关,这里用以指代山海关,⑤解:懂得。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前后。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有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反清斗争的信念,写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颇具气势;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展现了一名战士为国捐躯的志向。全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