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各课习题课件打包(共39+43+22+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各课习题课件打包(共39+43+22+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29 18:24:19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第8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B
知能优化测验
4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5
6
7
8
9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崎岖的道路上,一名戴着斗笠披着黑色披风的男子骑着快马疾弛而过,只见他在一家酒肆门前勒住了jiāng绳,下马,器宇轩昂地走了进去,酒肆中映入眼帘的都是身着麻布的普通人,而他却带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
?
全部的人都在打量着他,眼中带着疑惑,在众人的目光下他找了一处靠窗的位置坐下,店小二连忙过来招呼他,问:“客官要点什么,咱们店里应有尽有。”只听他说:“我等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崎岖(  ) 
轩(  
)昂 
jiāng(  )绳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xuān

疾弛
疾驰
?
(3)“鹤立鸡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
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全部的人没有一个不在打量着他,眼中无不带着疑惑。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C.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D.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B
【点拨】
A.“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
“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B。
3.
文化常识填空。
(1)茨威格是___________(国家)的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地利
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4.
八(5)班准备开展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通知”。
通 知
①为了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校团委定于9月25日下午3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展《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主题活动。②届时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些与列夫?托尔斯泰有关的话题。③请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
此致
敬礼
八(5)班班委会
2021年9月23日
①通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书名号
双引号
删去“积极”或“踊跃”
删去“此致”和“敬礼”
(2)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道题,请完成。
①请根据你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评价一下列夫?托尔斯泰。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无私心底天地宽
②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D
【点拨】
隶书是一种常见的字体风格,书写时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③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续写下面的画线的句子。
奇迹,需要的不仅是幸运的垂青,它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史记》是奇迹,它是史学家司马迁坚持神圣使命的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活》是奇迹
它是列夫?托尔斯泰撕下教会伪善面纱的战旗
【点拨】本题运用仿写五相法。仿写句子要注意:一看话题是否相关,所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相关;二看句式结构是否相仿;三看修辞是否相同;四看感情基调是否相一致,仿写的句子与例句应在感彩(褒、中、贬)和语体色彩(书面、口语)上保持一致。五看字数是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组织语言时,还要讲究创新,富有文采。
5.
柳比歇夫留下了哪些值得惊叹和令人深思的遗产?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9页第5-9题。
G 各种各样的学术著作;很多回忆录;收集的大量的材料;精神层面上的遗产,例如: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条】
【点拨】要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各种各样的学术著作,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得出:各种各样的学术著作;结合“柳比歇夫的遗产还包括很多回忆录”得出:很多回忆录;结合“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得出:收集的大量的材料;结合“做这样的事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及“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得出: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
6.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完成习题。
(1)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共计300种。(品味画波浪线的数字的表达效果)
Y 使用了一连串的数字,【形】写出了柳比歇夫在业余时间工作量巨大,【容】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敬佩、钦佩)之情。【情】
~~~
~~~~~
~~~~
~~~
【点拨】
本题作答时需结合文本的主旨分析,意在赞美柳比歇夫遗产之大。通过标本的“数字”更直观地写出了柳比歇夫在业余时间工作量巨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此句中“它”指代什么?)
H “它”指柳比歇夫旺盛的工作精力和高效的思维效率。【深】
 
【点拨】要结合上文分析。结合“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分析得出:“它”指的是柳比歇夫旺盛的工作精力和高效的思维效率。
7.
第⑦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X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柳比歇夫在专业上取得的成就,同时引出下文写他宽广的知识面。【结构】
8.
结合全文说说,柳比歇夫是个怎样的人?
G 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写作;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研究;热爱工作;有着旺盛的工作精力和高效的思维效率。【条】
【点拨】本题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结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等于12500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至于今日的学者,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是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得出: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写作;结合“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
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共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得出: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研究且热爱工作;结合“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这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得出:旺盛的工作精力和高效的思维效率。
★9.
读了柳比歇夫的人物传记,请你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心里所想。
T 柳比歇夫作为一位科研负责人,能事必躬亲,实在令人敬佩。【虚】从他身上,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仅要热爱工作,还要有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实】
【点拨】
答出对人物的印象,把握人物的精神实质,答出“我”明白的道理。(共43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第7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1)B (2)A (3)B
知能优化测验
4
5
6
7
8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6
18
19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整日不缀劳作。她性格和蔼,宽厚仁cí。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对我们严格管束,不nì爱我们,也不让我们染上一点不良习气。尤其对我的学业,她总是勉力支持。如果不是母亲,我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蔼(  )    
管束(  )
仁cí(  ) 
nì(  )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ǎi
?
shù


不缀劳作
不辍劳作
?
(3)“任劳任怨”中“任”的意思是(  )
A.
信赖      
B.
职务,任务
C.
承受,担当  
D.
不论,无论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C
如果不是母亲,我怎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字母)
(1)母亲这样地整日_____(A.
劳损
B.
劳碌
C.
劳逸)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_____(A.
滋味
B.
风味
C.
趣味)。
(3)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______(A.
杜绝
B.
隔绝
C.
阻塞)了。
B
A
B
【点拨】
(1)选“劳碌”符合母亲忙忙碌碌地劳作的情形;(2)形容食物吃起来的味道或给人的感受应该用“滋味”;(3)“隔绝”是“阻隔;使断绝”的意思,符合语境。
3.
文化常识填空。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家”是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人时用的谦辞,如称自己的父亲为________,称自己的母亲为________。“舍”用以对别人称自己的亲戚或年纪小辈分低的亲属,如称自己的弟弟为__________,称自己的妹妹为__________。
家父
家母
舍弟
舍妹
4.
八(2)班准备开展以“挚爱亲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李浩同学因为受到了邻居王敏同学的委托,所以向班主任张老师写了张请假条,请你按要求修改。
请假条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王敏同学由于需要到医院照料母亲的原因,星期一(11月1日)不能到校上课,她让我带她向您请假。
此致
敬礼!
学生:王敏
2021年11月1日
①假条中的错别字是“_____”,应改为“_____


②请假条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请假条中有一处表述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去掉“的原因”
落款处署名应该为“李浩”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完成。
①在“挚爱亲情”主题演讲比赛中,有同学搜集了以下几个故事,其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
孟母三迁    
B.
煮豆燃萁
C.
沉香救母  
D.
子路负米
B
②王敏的母亲生病住院,她最近心烦意乱,没有心思学习,成绩下降了。作为好朋友,请你写几句话安慰她。
示例:王敏,你应该振作起来,不能因为阿姨生病了就整天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的,这会影响学习的,如果让阿姨知道了,她会更伤心的。请你相信医生,阿姨的病情一定会好转的。
5.
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写母亲?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
①母亲“整日劳碌”,她要忙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②“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和蔼宽厚。
③“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善良。④在家庭遭遇不幸时,母亲没有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不屈。⑤对“我”从事的革命事业表示理解,给予慰勉,表现了母亲的开明大度。
6.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请分别概括出来。
明线:母亲勤劳的一生。暗线:“我”的成长经历。
7.
文章结尾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感谢的?请从文中摘取重点语句回答。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感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8.
作者写报答母亲的方法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自己对母亲的热爱、怀念与感激的感情上升为对党、对人民、对民族的热爱的感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9.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处。
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
A.【甲】  
B.【乙】  
C.【丙】
D.【丁】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6页第9-13题。
B
【点拨】
【甲】处,与此句的内容无关;【丙】处“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啊!”说明母亲已经知道了“我”装病的真相,与“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有矛盾;【丁】处与句子的语境不符;只有【乙】处能使前后内容衔接自然,所以选B。
10.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
G ①小时候“我”盼着生病,能吃上母亲做的面条;②“我”有时放假刚到家时,因为顾及面子拒绝母亲想为“我”做面条的心意。③“我”长大成家后,总是寻理由和机会让母亲给“我”擀面条吃。【条】
【点拨】
概括事件可以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要按先后顺序来概括。第②段“儿时,总有些日子盼着自己‘病’一次”,为的是吃到“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卧着荷包蛋的面条。”第⑥段“后来,我远去三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读书”“为自己小时候想吃一顿面条就装病感到脸红羞耻了”,后面还为了面子说讨厌吃面条。
第⑦段“当真正地长大成人,之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耍赖任性的时候,我才懂得一颗慈爱温柔的母亲的心。……我总是寻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带着小女儿般的撒娇,要母亲给我擀面条。”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11.
按要求赏析句子。
(1)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Y (1)“立马”“一骨碌”两个词语形容动作迅速【形】,形象地写出了“我”迫不及待想吃面条的心情【容】

 
【点拨】
“立马”指马上。“一骨碌”形容动作灵活迅速。这两个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儿时对面条的渴望,听到母亲轻轻的喊声就急切地想吃到母亲做的面条。
(2)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形】,形象刻画出母亲慈爱体贴、疼爱女儿的特点【容】

【点拨】
“会意地笑着说……”可知是对母亲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通过“我”“吃得顾不上抬头回应母亲”的表现,母亲领会到“我”喜欢吃她做的面条,母亲的话语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
12.
文章以《母亲的面条》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出三点即可)
X ①“母亲的面条”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结构】②题目中的“面条”蕴含着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内容】③题目《母亲的面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客】
【点拨】
题目《母亲的面条》中的“母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围绕“面条”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可知题目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叙事的脉络更加清楚。“面条”也提示了故事内容,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彰显人物形象,突显主旨。同时题目《母亲的面条》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这是母亲离开后的十年里我感觉最委屈的一次。
H 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浅】
?
【点拨】
文章中代词所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其位置一般在代词的前面。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原话来表示。
14.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号啕大哭 
满脸欢喜 
泪水涟涟
B.
泪水涟涟 
满脸欢喜 
号啕大哭
C.
满脸欢喜 
泪水涟涟 
号啕大哭
D.
满脸欢喜 
号啕大哭 
泪水涟涟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7页第14-18题。
B
【点拨】
第⑦段写舅妈给“我”说起舅舅脸上总是有泪痕,惹得“我”也难过起来,结合语境应该选“泪水涟涟”;第⑩段写饭量一向很小的外婆吃得比往日都多,可以感受到外婆的欣喜,所以应该选“满脸欢喜”;结尾段外婆去世,舅舅回来听到“我”说起外婆的话,自然“号啕大哭”。
15.
结合全文,说说“让人心疼的爱”的表现。
【点拨】答题时要注意从“外婆”和“舅舅”两个角度作答。“外婆”几乎每天都瞅着巷子东头,令人心疼;“舅舅”回家和离别时的眼泪令人心疼。
G ①外婆经常坐在门前盼望着在部队工作的舅舅回来;②舅舅每次从部队回来或回部队时脸上总是有抹不干的泪水。【条】
16.
按要求赏析句子。
(1)有一次外婆笑眯眯地悄悄吓唬我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给你吃你舅舅做的饭,难吃死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Y 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生动地写出了外婆觉得舅舅做的饭不好吃,与前文连说“好吃”“好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外婆宽容、体贴儿子的性格特点【容】

【点拨】
从“笑眯眯”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从“你再不好好听话,就给你吃你舅舅做的饭,难吃死你”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然后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发现,这些描写都表现了外婆宽容、体贴儿子的性格特点。
(2)舅舅显得很是得意,要外婆下来试试,看好用不。(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点拨】体会“得意”一词,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舅舅为自己的杰作感到高兴,二是尽到了照顾母亲的心意。
?
?
Y “得意”一词,既写出了舅舅为自己想出的方法感到自豪,也写出了舅舅尽孝时的愉快心情。【容】
17.
第⑧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答题时,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其作用。
X 领起下文。【结构】
引出下文写舅舅对外婆
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的内容。【内容】
▲18.
作者在文中通过记叙哪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舅舅哪些优秀的品质?
G 通过舅舅给外婆洗脚、做饭、缠拐杖等事件【条】,表现了舅舅懂得感恩,关心体贴母亲,做事认真仔细的品质【条】。
19.
请你也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或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2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地表情达意。写作时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插入议论要自然。
例文:
那年夏天,我们村里发大水了。肆虐的洪水翻滚着、怒吼着,冲向广阔的田野。在洪水中,一位女子紧抱着一棵摇晃欲倒的树,她快要被洪水冲走了。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游了过去。他是那么富有朝气,让人不禁联想到正午的太阳。他急匆匆地帮女子穿上救生衣,女子得救了,而他却来不及多说一句话,就被洪水冲走了……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面对自己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取舍,他从容地做出了无私的选择。从此,他的面容,他的生命永远融入了滚滚的洪水中,也融入了人们的心中。(共39张PPT)
藤野先生
第6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知能优化测验
4
5
6
7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7
8
9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鲁迅最初想去日本东京留学,当看到“清国留学生”油光可jiàn的发髻,不学无术的样子,就去了仙台学医。在仙台期间,鲁迅受到日本青年的歧视和嘲弄。然而教解剖学的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ài的民族偏见,受到鲁迅的深深敬仰。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充分认识到拯救国民灵魂的重要性。
?
?
鲁迅回国后,牢记先生的教诲,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他激励自己要为救国救民和反动势力做不泄的斗争,写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样的文学斗士,何尝不令人肃然起敬?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解剖(  )      
匿(  )名
油光可jiàn(  )    
狭ài(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
pōu



不泄
不懈
(3)“深恶痛疾”中“疾”的意思是(  )
A.
痛快 B.
疾病 C.
痛苦 D.
痛恨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D
这样的文学斗士,令人肃然起敬。
2.
下面的句子用到了________
和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比喻
夸张
3.
文学常识填空。
“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人是________,他的原名叫________。《藤野先生》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_》。
鲁迅
周树人
朝花夕拾
4.
八年级(1)班开展“阅读经典,点亮人生”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按提示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语文老师:
我班拟定于2021年10月10日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举行“阅读经典,点亮人生”的读书交流会,特邀请您参加。请您届时务必出席。
2021年10月8日
八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②邀请函内容有一处表述不准确,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务必出席
莅临指导
在“10月10日”后添加具体时间
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2)下面是活动中出现的三道题目,请你完成。
①在“中国四大文学名著”阅读小组介绍四大名著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的地名。
孙悟空________称王,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鲁智深________出家,醉打山门,威武异常;刘姥姥进大观园,插科打诨,笑喷全场;刘玄德求贤隆中,三顾茅庐,终成大业。
花果山
五台山
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阅读小组交流时,大屏幕上有一道关于文化名人“笔名”与“原名”的题目,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表格。
A.
舒庆春  
B.
周树人  
C.
谢婉莹
B
文化名人的笔名
鲁迅
老舍
冰心
文化名人的原名
A
C
③在“鲁迅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播放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迎神赛会场景的视频,视频里出现了白无常和黑无常,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__。
白无常
5.
本文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并想想每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①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我”的关心与帮助。②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品质。③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我”的热情诚恳。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求真务实、治学严谨的可贵品质。
6.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请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我”对藤野先生充满感激和怀念之情。具体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因没有给先生寄信和照片对他充满愧疚;④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转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7.
这篇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清国留学生”,写在仙台学医时职员对作者的优待,写日本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是否离题?谈谈你的认识。
不离题。“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在仙台学医时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看电影”事件是交代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事情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8.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忐忑不安 老老实实 不知所措
B.
不知所措 老老实实 忐忑不安
C.
不知所措 老老实实 忐忑不安
D.
忐忑不安 不知所措 老老实实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2页第8-12题。
A
【点拨】
根据语境选填词语,所填词语要与上下语境契合。途经坡上的大柏树时,“我们”感到害怕,可知①处应填写“忐忑不安”;“我想探个究竟”“我”在老实地回答同学的询问,可知②处应选“老老实实”;前文“呆怔”表示“我们”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③处应选“不知所措”
9.
文章主要写了“老夫子”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G ①“老夫子”发现“我们”偷橘子后罚“我们”背课文。②“老夫子”退休前几天提前摘下橘子,用“耍着我们玩”的方式,把同学们聚在一起吃橘子、聊天。【条】
 
【点拨】
文章第③—⑥段主要记叙了“我们”偷橘子,被老夫子罚背课文,文章第⑦—?段主要记叙了“我”发现“篱笆里的橘子一个都不见了”,于是“想探个究竟”,被同学和老夫子发现,结果“我们”才知道老夫子“也很顽皮,像小孩一样耍着我们玩,等待着我们来吃橘子”。结合以上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10.
按要求赏析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1)风疯狂地刮了几天,云低了,乌漆漆的,接着地凉了,泛起了霜。(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X/Y ①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冬天的寒冷,与后文“暖暖的”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题。【内容】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写老夫子提前摘橘子招待“我们”做铺垫。【结构】 
【点拨】
“风疯狂地刮了几天,云低了,乌漆漆的,接着地凉了,泛起了霜。”“风、云、霜”这是环境描写,渲染冬天的寒冷,在内容上与后文“那滋味儿充满了暖暖的童趣,也充满了暖暖的惊喜,暖暖的爱”形成对比,突出老夫子对学生的爱,表现暖暖的师生情谊。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老夫子提前摘橘子招待“我们”做铺垫。
屋里只有老夫子,傻了似的,时而突然呵呵笑。
(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点拨】首先指出“呵呵笑”运用了什么描写,然后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
Y “呵呵笑”,运用神态描写【形】,写出了老夫子充满童心童趣,与孩子们玩耍取乐的愉快心情【容】。
?
?
▲11.
文章结尾写道:“我再也看不到那扇篱笆!在学堂的左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我再也看不到那扇篱笆!在学堂的左侧”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了“我”对老夫子的感激与怀念,以及对学堂生活的怀念。
H 表达了“我”对那段学堂生活的眷恋,对老夫子的感激与怀念之情。【里】
12.
结合全文具体说说“老夫子”的形象特点。
G ①从“老夫子睁开了一只眼,然后又转头佯装睡”【理】可见他的宽容。【条】②从“老夫子也疼爱地看着我们,说:‘慢点,橘子有好多呢!’”【理】可见他的慈爱。【条】③从“老夫子也很顽皮,像小孩一样耍着我们玩,等待着我们来吃橘子”【理】可见他顽皮,有童心童趣。【条】
13.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恭敬 果然 沉思  B.
尊敬 竟然 沉思
C.
恭敬 竟然 思考  D.
尊敬 果然 思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23页第13-17题。
A
【点拨】
“恭敬”指严肃、端庄有礼貌,更强调由动作体现;“尊敬”指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或下级对上属级的崇拜,更倾向于一种态度。第一空后面提到“送他上轿”,“恭敬”地做出这个动作更合适。“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从“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可以看出第二个空应填“果然”。“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更倾向于一种外观,一个人看上去在沉思;“思考”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更接近内心活动,一般从外表看不出来。从父亲“摇摇头”可知“我”看到父亲在“沉思”。
★14.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G 父亲的病【明】 
15.
第③段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何用意?
X 通过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反映了当时庸医的无能,只会故弄玄虚,招摇撞骗。【内容】
16.
按要求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Y (1)语言描写【形】,生动地展现陈莲河为自己找借口、推脱责任的过程,体现出他巫医不分、迷信浅薄的庸医形象【容】。
(2)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
通过写“似乎昆虫也要贞节”【形】,讽刺了庸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容】。表达了作者对庸医的悲愤与谴责之情。【情】
▲17.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G 表达了作者对庸医乱开药方、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为极为不满,以及对这些行为的深切痛恨。【条】
18.
请仔细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运用白描手法对其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运用白描手法,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等方面的突出之处,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例文:
我的爷爷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满头银色的短发倔强地直立着。他走起路来腰板儿挺得很直,步伐很是稳健。他那黝黑的脸庞上长满了皱纹,他常常眯着眼睛,对着我们笑。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浑浊。(共22张PPT)
美丽的颜色
第9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知能优化测验
4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5
6
7
8
9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夏天躁热,冬天严寒;设备极其简陋,每逢zhòu雨,就必须将设备由露天搬进棚屋,因为没有排放有害气体的“通风罩”,室内的烟常常令人zhì息;工作极其繁重辛苦,常常筋疲力尽。但居里夫妇毫无怨言,一直对他们所从事的科学事业保持着无限的热爱,如痴如醉,乐此不疲。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怎不令人敬佩?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简陋(  )   
zhòu(  )雨
zhì(  )息
如痴(  )如醉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lòu


chī
躁热
燥热
?
?
(3)“筋疲力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形容非常疲劳,
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这样忘我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
2.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 
   )
外貌描写
(2)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  
  )
(3)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  
  )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3.
文学常识填空。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________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________”。传记要求________,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言行等。
别人
自传
真实
4.
某校八年级(1)班以“走近居里夫人”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按提示修改下面的“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各位同学:
为了纪念居里夫人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10周年,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走近居里夫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文体不限,以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请将稿件送至我校文学社编辑部。截稿日期:9月25日。欢迎全体同学们积极投稿。
××中学文学社编辑部
2021年9月10日
~~~~~~~~~~~~~~~~~~~~~~
①征文启事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征文启事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征文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不超过”或“左右”
删去“全体”或“们”
删去称呼“各位同学”
(2)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②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辞。
示例:走近居里夫人,感受大家风采。
示例:她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美丽的“镭”;她获得过无数荣誉,却视名利如粪土。她是科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3)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几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后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名誉头衔有一百多个;另外,她还获得了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材料二: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玛丽?居里)
材料三:我把你们的奖金当作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玛丽?居里)
示例:玛丽?居里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5.
题目《棱角屠呦呦》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31页第5-9题。
【点拨】从屠呦呦的个性特点和工作作风两个角度作答即可。
H ①个性耿直;②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工作极度认真。【深】
6.
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点拨】文段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第①段在结构上一般都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内容上,两个“不是……只是……”既交代了屠呦呦平凡的身份,又突出了她的性格特点。
X 结构上总领全文【结构】,内容上交代屠呦呦平凡的身份,突出了她朴实的性格特点【内容】。
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点拨】“她的耿直在工作上表现为极度的认真”写她的工作态度“认真”用“极度”来修饰,突出程度之深。一个数据非要查到它的出处,表明了屠呦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Y 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形】,突出了屠呦呦对工作的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容】

8.
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价,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X 文章多处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价,【形】引得自然灵活,这些评价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内容】,让读者了解到一个更鲜活的屠呦呦【客】。 
【点拨】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屠呦呦的形象,引用别人对屠呦呦的评价,是对原有内容的有益补充,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现屠呦呦的工作作风和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9.
读了本文后,请你说说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
G ①痴迷科学,执着不休。十多岁时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北京医学院学的是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的生物药学;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坚韧不拔。②勤奋刻苦。大学期间,学习勤奋;研究期间,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③不追逐名利,一心一意地搞科研,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条】
【点拨】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先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大学期间,屠呦呦学习非常勤奋,在大课上表现优异”“一开始,屠呦呦从事的是中药生药和炮制研究。在实验室工作之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在做青蒿素研究的时候,屠呦呦真可以称得上是坚韧不拔”等,然后再提炼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