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节 区域农业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4.1节 区域农业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16 22:24:0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知识回忆:
1、什么是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区位的含义?——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光照、热量条件影响农作物 种类 分布、 耕作 制度和 产量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 水分 条件不同。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 平坦 ,土层 深厚 ,适宜发展 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 林牧业 。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 物质 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 类型 和 规模 。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一、东北地区概况
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 、 、
和 东部。
2、东北地区西、北、东三面分别被A ,
B ,C、_______________山脉所环绕。
3、东北平原由甲 ,乙 ,
丙、_____________ 三个平原所组成,面积约占全国平原
总面积的1/3。
4、东北平原位于亚欧大陆___部,南临近__海、__海,
东临近____海。
东、北、西面分别与__ _、_______和_____接壤。
5、写出河流的名称:D 、
E 、F 、
G 、H 。
二、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 、半湿润 气候区。冬季 ,夏季 ,
降水集中于 ,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 的影响。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注意: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课内探究】
探究一、(P61思考)
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东北地区包括 、 和 三大平原地形区。(地形单元完整)
土壤:东北地区 、 土壤广泛分布。
探究二、
地形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将对应的内容连成线)
探究三、
3、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
在下图中填出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阅读课本图4.3、图4.4和图4.5,思考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及时演练:
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C
H
气候
一年一熟
喜凉作物
春播、夏管、秋收
每年4-10月
地形
特征
农业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山环水绕
草场广阔
沃野千里
畜牧业
林业
种植业
农业
↑↓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
化肥
工业
原料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经营 规模大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探究四
活动P62:
云南省
海南岛
南疆地区
珠江三角洲
区域
花卉基地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出口农产品基地
主导因素
农业发展方向
A、光照充足
B、邻近港澳台地区
D、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
C、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
东北红牛
苹果
柞蚕茧
苹果梨
鹿茸、人参
水稻
大豆、小麦
三河牛、三河马
三河马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畜牧
业区
森林区
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
林业
和特
产区
玉米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耕作
农业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主要分布地区
农业区(共32张PPT)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原理探索导致农业景观不同的因素有?
农业的区位因素
根据东北农业的区位因素—农林牧大体布局
根据东北的内部气候地形等差异—具体布局,例如小麦、水稻该布局在哪里
本节学习思路
东北地区位置
53°
40°
45°
50°
120°
125°
130°
135°
116°
一、东北概况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1、范围
2、位置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南临近__海、__海,东临近____海。
亚欧大陆___部,东、北、西面分别与___、_______和_____接壤。



日本
朝鲜
俄罗斯
蒙古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二)社会经济条件:从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1、气候条件:
东北地区跨哪几个温度带?
东北地区跨哪几个干湿区?
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1.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气候条件: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
农作物一年一熟
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
————
一年一熟
喜凉作物
春播、夏管、秋收
每年4-10月
耕作制度
农作物
品种
农事活动
农作物生长季节
不利条件?
热量不足
P61思考
点拨:
劣势主要表现为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一年只能一熟;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知识补充:热量不足的利
优势主要表现在农闲时间长,发展副业,增加收入;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营养积累;病虫害较少;冬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
启示: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地形、 土壤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主要地形
山地
平原
高原
西——大兴安岭
北——小兴安岭
东——长白山地
南——辽河平原
北——松嫩平原
东——三江平原
:内蒙古高原
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土地资源丰富,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优质草原牧场
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中国东北地区、亚欧大陆北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3.社会、经济条件
①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推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口密度)
农业
↑↓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
化肥
工业
原料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经营 规模大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交通发达
工业
人口密度低
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关系图
活动P62: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 出口农产品基地
南疆地区 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基地
云南省 花卉基地
B、邻近港澳台地区
A、光照充足
D、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
C、气候温和湿润,
四季如春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图4.4~4.5)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思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农业布局特点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地势低,积温高






迎风坡
降水较多
迎风坡
降水较多



西部:畜牧业
中部:种植业
东、北、西三面:林业
农业区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耕作
农业

林业
和特
产区
畜牧
业区
三、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玉米
大豆、小麦
水稻
鹿茸、人参
苹果梨
柞蚕茧
苹果
三河牛、
三河马
东北红牛
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森林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延边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
辽南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松嫩平原西部
此外,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柞蚕
人参
苹果梨
苹果
本节知识点归纳
地理条件
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布局
西部高原 畜牧业基地
东、北、西三面山地 林业基地
中部和北部平原 商品粮基地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产业化、机械化
交通发达:外向型农业
人口密度低:绿色农业、大农业
气候:一年一熟,喜凉作物……
地形:三大农业区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单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