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17 09:07:51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阳谷县历史优质课评选
授课人:七级中学 赵淑珍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七级中学 赵淑珍

“一代天骄”
的崛起
请阅读教材75页

成吉思汗(1162-1227)

近观成吉思汗陵
忽必烈改制
请阅读教材76页: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抗元将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秦、
西晋、
隋、

我国历史上四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
的朝代?
蒙古族
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
元朝疆域图
澎湖巡检司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元朝疆域图
澎湖巡检司
云南行省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元朝即设宣政院管辖此地!
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材料二:(忽必烈劝课农桑)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 倍。——《农桑辑要·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3)元世祖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1)重视农业。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把地方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全国。
(3)维护元朝的统治。


项目 主要内容 作用
政治    
经济  
忽必烈改制
建立行省制度
推行重农政策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名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名族国家。
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
请阅读教材78页:

蒙古人
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儿人。
汉人,指原来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
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
其他各族人,地位最低。
1、





为巩固统治 而实行的阶级压迫!
重农政策




建立元朝
统一蒙古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文化趋同
民族分化
勾建宝树
1. 统一蒙古各部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是( )
A.耶律阿保机 B.铁木真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
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的时间是( )
A.1206年 B.1260年 C.1271年 D.1279年
3.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 )
A.户口增 B.田野辟 C.秩序安 D.赋役平
4.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六部 D.尚书省
B
C
C
B
5、元朝时建立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6、元朝时,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与汉族、蒙古族等 互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7、史书记载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的朝代是
8、元朝编写的刊行全国的农书是
D
回族
元朝
《农桑辑要》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民族融合情况
元朝时,又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无论是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汉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们在战和中交往 ,在交往中融合,为祖国的边疆建设、为缔造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竞相开放的五十六朵花,是交相辉映的五十六个星座……
愿我们的56个民族永远团结友爱、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再见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