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17 19:32:47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复习(1-3节)复习单
1、氧气的制取方法:
2、计算:小锋吸完氧气后氧立得的质量减小了64克,请你帮小锋计算一下:
1、小锋总共吸了多少氧气?
2、产生这么多的氧气需要多少过氧化氢?(H:1 O:16)(共29张PPT)
士林中学 蔡忠伟
清明时节,小锋一家决定驾车到莫干山去游玩。一路上风光无限好,小锋特别兴奋,很快他们到达了莫干山景区,那里山峰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小锋一下车感觉那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一下子舒服了许多。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竹海,于是小锋突发奇想,想探究一下竹子里面空气的成分。你能帮他猜测一下吗?
小锋为了研究竹子里面的气体成分,先将竹子锯成几节,然后做了下列实验:
(1)他先将一节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把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在水中,让瓶口对准小孔,一串串气泡进入瓶内,他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_____
(2)将足量红磷点燃后伸进甲瓶中发现产生大量的白烟,再将甲瓶倒放入水中,结果流入的水约占1/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往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马上变浑浊。这个实验能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
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
排水集气法
竹子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整个竹子气体体积的1/10
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用磷来燃烧而不用木炭?
氮气78%
其他成分1%
氦气
氩气
氙气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
氧气 21%
探究完竹子的成分后他们继续往山上走,此时小锋感觉体力有点不支,头晕乎乎的,于是妈妈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氧立得让他吸氧,小锋就疑惑了。
疑惑一:我怎么才能知道氧立得里产生的是氧气呢?
疑惑二:氧气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疑惑三:氧立得里的氧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看看谁说的最多
方法一:分解双氧水
方法二:加热高锰酸钾
方法三:加热氯酸钾
方法四:分离空气
实验室制法
工业制法
2KMnO4

K2MnO4

MnO2

O2

2H2O2
2H2O

O2↑
MnO2
2KClO3

2KCl

3O2

MnO2
装置1
装置2
装置1 适用于液体与液体或者液体和固
体的反应
装置2 适用于固体加热
装置2
请你帮小锋猜测一下氧立得产生氧气的有可能是利用了哪一个反应,说说你的理由?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小明查看了氧立得的说明书
用法用量:将制氧剂A剂(固体过氧化氢)和B剂(二氧化锰)依次放入加好水量的制氧器中反应,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小锋从说明书中知道原来氧立得里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你认同小锋的观点吗?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只起到改变(加快或减慢) 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为了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小锋设计实验来加以证明。
1、实验前用天平称取二氧化锰的质量,再放入氧立得里反应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烘干,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2、若要证明二氧化锰经本实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则在用这些二氧化锰放入氧立得看还能否起到催化作用。
小锋吸完氧气后发现氧立得里的制氧剂变少了,于是他就跟妈妈说说:“我发现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会减少。”妈妈听了以后笑着说:“傻孩子@#¥%……%%……¥……”
你知道小锋的妈妈说了些什么吗?
质量守恒定律: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小锋吸完氧气后氧立得的质量减小了64克,请你帮小锋计算一下:(H:1 O:16)
1、小锋总共吸了多少氧气?
2、产生这么多的氧气需要多少过氧化氢?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小锋总共吸了64克的氧气。
休息完后小锋一家又开始向前行进,来到了观瀑亭,此时他们都感觉到饥肠辘辘,于是以家人决定在这里烧烤。小锋拿出了铁制的烧烤架发现发现上面的烧烤网已经发黑。下面的底架也变得锈迹斑斑。你能帮小锋解释一下吗?
烧烤网发黑原理:
烧烤网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点燃
底架生锈原理:
底架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氧化铁。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就开始烧烤,小锋发现用火柴很难将木炭点燃,于是爸爸告诉他先在下面放些纸点燃纸后在上面放些炭,等木炭点燃后再用扇子扇一扇这样会更旺。小锋在爸爸的指导下终于将木炭点燃了。
1、为什么纸张很容易用火柴点燃而木炭却很难点燃呢?
2、点燃的木炭为什么用扇子扇一扇会更旺?
燃烧的条件:
1、要有助燃剂(氧气)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把一定量的木炭放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数据如下:
1 2 3
氧气质量(克) 8 16 24
碳的质量(克) 3 12 6
CO2质量(克) 11 22 22
这三次实验,从数据看,哪几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28克CO2?哪种物质有剩余?余下多少克?
第三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30克CO2?哪种物质有剩余?余下多少克?
小锋妈妈想借此机会考考小锋就给他出了一个题目。
正当他们吃得非常尽兴的时候,“噼里啪啦”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同时他们又闻到了空气中有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来是扫墓的人在放鞭炮。于是小锋的脑海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问题1、鞭炮为什么会爆炸?
问题2、鞭炮爆炸为什么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原理: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爆炸条件: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就在不远处小锋发现了一块“禁止野外用火”的警示牌,不免为自己家的行为感到惭愧同时又有些担心,在林区烧烤和燃放鞭炮这不是很容易引起火灾吗?如果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
夜色开始降临。小锋一家结束一天的行程准备回家,在车上小锋从包里拿出了一包鼓鼓的薯片,边吃边欣赏窗外的夜景,他发现街上的霓虹灯已经开始亮起来了红红绿绿漂亮极了。此时收音机里传来了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我们德清要实施人工降雨。
1、膨化食品的包装为什么总是鼓鼓的?
2、为什么霓虹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3、人工降雨是怎么实现的?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锋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
下图所示为两套测空气成分的装置图。
当红磷、蜡烛自然熄灭后,分别打开止水夹,A烧杯内液面高度比B烧杯内液面高度 (填“高”、“低”或“相等”)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 ———————————————————。
小锋用右下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在烧杯中
注入开水(水温为90℃),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锋在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这个实验,小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完毕,小锋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锋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和_____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
夏天,坟墓堆会出现人们所说的“鬼火”现象。真的有“鬼火”吗?试给出解释
现在有四瓶无色的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小锋不小心将这四瓶气体的标签弄没了,请你想想办法帮小锋鉴别一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课(1-3)节
新市镇士林初级中学 蔡忠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成分和利用;知道氧气的性质,了解工业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知道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措施;了解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会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种现象。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用归纳法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安全用火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德清有哪些风景名胜吗?其中最著名的避暑胜地在哪里?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让我们跟随着小锋同学一家,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一次莫干山之旅。
(二)探究发现,讲授新知
情景一:
清明时节,小锋一家决定驾车到莫干山去游玩。一路上风光无限好,小锋特别兴奋,很快他们到达了莫干山景区,那里山峰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小锋一下车感觉那里的空气特别清新,一下子舒服了许多。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竹海,于是小锋突发奇想,想探究一下竹子里面空气的成分。你能帮他设计一些实验来完成探究吗?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设计)
小锋设计的实验:
小锋为了研究竹子里面的气体成分,先将竹子锯成几节,然后做了下列实验:
(1)他先将一节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把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在水中,让瓶口对准小孔,一串串气泡进入瓶内,他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_____
(2)将足量红磷点燃后伸进甲瓶中发现产生大量的白烟,再将甲瓶倒放入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1/10。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往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马上变浑浊。这两个实验能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
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组成与竹子中空气进行比较。)
情景二:
探究完竹子的成分后他们继续往山上走,此时小锋感觉体力有点不支,头晕乎乎的,于是妈妈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氧立得让他吸氧,小锋就疑惑了。
疑惑一:我怎么才能知道氧立得里产生的是氧气呢?
疑惑二:氧气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疑惑三:氧立得里的氧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制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提问:请你帮小锋猜测一下氧立得产生氧气的有可能是利用了哪一个反应,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氧立得的说明书:用法用量:将制氧剂A剂(固体过氧化氢)和B剂(二氧化锰)依次放入加好水量的制氧器中反应,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问题:小锋从说明书中知道原来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产生了氧气。你认同小锋的观点吗?
———(学生回答)
回顾催化剂的特点
实验设计:为了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帮小锋设计实验来加以证明。
———(学生设计实验并汇报)
小锋吸完氧气后发现氧立得里的制氧剂变少了,于是他就跟妈妈说说:“我发现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会减少。”妈妈听了以后笑着说:“傻孩子@#¥%……%%……¥……”
问题:你知道小锋的妈妈说了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
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微观解释。
计算:小锋吸完氧气后氧立得的质量减小了64克,请你帮小锋计算一下:
1、小锋总共吸了多少氧气?
2、产生这么多的氧气需要多少过氧化氢?
情景三:
休息完后小锋一家又开始向前行进,来到了观瀑亭,此时他们都感觉到饥肠辘辘,于是以家人决定在这里烧烤。小锋拿出了铁制的烧烤架发现发现上面的烧烤网已经发黑。下面的底架也变得锈迹斑斑。你能帮小锋解释一下吗?
———学生解释原因教师总结:
烧烤网发黑原理:烧烤网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底架生锈原理:底架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三氧化二铁。
化学方程式:4Fe+3O2====2Fe2O3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就开始烧烤,小锋发现用火柴很难将木炭点燃,于是爸爸告诉他现在下面放些纸点燃纸后在上面放些炭,等木炭点燃后再用扇子扇一扇这样会更旺。小锋在爸爸的指导下终于将木炭点燃了。
思考:1、为什么纸张很容易用火柴点燃而木炭却很难点燃呢?
2、点燃的木炭为什么用扇子扇一扇会更旺?
正当他们吃得非常尽兴的时候,“噼里啪啦”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同时他们又闻到了空气中有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来是扫墓的人在放鞭炮。于是小锋的脑海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思考:问题1、鞭炮为什么会爆炸?
问题2、鞭炮爆炸为什么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就在不远处小锋发现了一块“禁止野外用火”的警示牌,不免为自己家的行为感到惭愧同时又有些担心,在林区烧烤和燃放鞭炮这不是很容易引起火灾吗?如果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夜色开始降临。小锋一家结束一天的行程准备回家,在车上小锋从包里拿出了一包鼓鼓的薯片,边吃边欣赏窗外的夜景,他发现街上的霓虹灯已经开始亮起来了红红绿绿漂亮极了。此时收音机里传来了今天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我们德清要实施人工降雨。
思考:1、膨化食品的包装为什么总是鼓鼓的?
2、为什么霓虹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3、人工降雨是怎么实现的?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锋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请你帮小锋总结一下。
———(学生自己总结畅谈本堂课的收获)
(四)反馈训练,不断提高
具体练习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