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
八年级上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新闻
明确目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2.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课前自主学习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背景链接
我会认
负隅顽抗 撰写 区域 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荻港
自主学习反馈
理解词语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水,形高临下的形势。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广大无边。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锐:锐气;当:抵挡。
自主学习反馈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自主学习反馈
品读新闻,读中感悟
请找出文章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课文品读
课文品读
大声朗读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
战线(即渡江区域)
战况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课文品读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35万
三分之二
35万
大部分
课文品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课文品读
读课文,品句子
(1)题目“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
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的“不含”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课文品读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旬更好.并说说理由。
①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二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既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 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 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课文品读
技法总结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解读新闻文本的方法: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拓展阅读
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历史,再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