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件-2020-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3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件-2020-2021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02 17: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节 环境污染与防治
学习目标
返回
(1)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感受化学在改变环境方面的重大责任。
(2)知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
(3)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一些常见的回收方法。
新课导入
2014年北京雾霾天气
新课导入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保护水资源
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
我们该如何做?
每年的6月5日是 “世界环境日”
人类要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一、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新课讲解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新课讲解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过度地燃烧化石燃料产生
滥砍滥伐
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新课讲解
温室效应的危害
使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一些沿海城市……
温室效应的防治
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2.植树造林
3.控制人口增长
4.……
新课讲解
南极臭氧层空洞
新课讲解
1.原因:
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2.危害:
A.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1)危害人体健康
新课讲解
(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
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3.措施:
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新课讲解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加入2 mL~3 mL浅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烧杯B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烧杯A,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课讲解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有刺激性气味,振荡烧杯,烧杯中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现象:
究竟是什么物质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来含硫火柴头中含有硫,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现在无硫火柴已逐渐取代了这种含硫火柴。
+
点燃
S
O2
SO2
===
新课讲解
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很多。目前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二氧化硫 SO2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 CO
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氮的氧化物 NOx
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
可吸入颗粒物
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新课讲解
二氧化硫等
水蒸气、氧气
酸 雨
可怕的酸雨
新课讲解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酸雨的酸度主要由硫酸与硝酸造成,他们占总酸度的 90%以上。
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引起的。

新课讲解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新课讲解
归纳:我国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SO2
燃烧
O2
SO3
H2O
H2SO4
H2O
H2SO3
O2
尘埃
含硫元素的物质
请写出每一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讲解
酸雨形成的原理:
点燃
S+O2 SO2
SO2+H2O H2SO3
(弱酸)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2SO2+O2+2H2O 2H2SO4
(强酸)
(酸雨pH﹤5.6)
新课讲解
酸雨的危害:
1.导致鱼类死亡
2.使土壤酸化
3.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腐蚀
4.危害人体健康
新课讲解
大气污染的防治:
三、化石燃料除硫后使用 (化学变化)
二、开发利用新的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四、废气尾气经回收处理后排放
五、汽车尾气使用净化催化剂处理等
一、消除污染源
六、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新课讲解
化学方程式
(1)S+O2 == SO2
点燃
(2)2SO2 + O2 == 2SO3
尘埃
(3)SO2 +H2O==H2SO3
(5)SO3 + H2O==H2SO4
(弱酸)
(强酸)
(4)2H2SO3 +O2 ==2H2SO4
(6)H2SO4 +Ca(OH)2==CaSO4 +2H2O
新课讲解
酸雨的形成
新课讲解
二、保护水资源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水体富营养化
新课讲解
还能“共饮长江水”吗?
新课讲解
赤潮
被比喻为红色幽灵,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引起。
新课讲解
水华
新课讲解
水华
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虽然藻类生长很快,但因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很快的死亡。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气,并会上升至水面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
原因: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新课讲解
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
新课讲解
假如人类再不注意保护水资源,时间将会作证:
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如果地球上的水是一缸的话,淡水就是一瓢,人类可用的只是一勺,而现在这一勺水也快被弄脏了。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淡水资源却占不到总水量
的1%,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不久将成为
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用水的
思想。
新课讲解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1.工业三废;
2.流失的农药、化肥;
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新课讲解
水体污染的危害
1.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
2.危害人体健康;
3.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生动物死亡;
4.造成土壤污染等。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新课讲解
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构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
标志白色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拼音字母是JS的变形,寓意节水。
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新课讲解
自制简易净水器
新课讲解
固体废弃物(垃圾)是一种环境污染物。
新课讲解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人类从事生产生活需要的“半成品”或“原材料”。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燃类垃圾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这部分热能可用于供热、发电及作为其他动力源。
二、回收固体垃圾
新课讲解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一、危害
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埋入地下破坏土壤
倾入河流、海洋污染水体,危害海洋生物
二、处理方法
分类回收
填埋
高温堆肥
焚烧发电
物品回收标志
新课讲解
垃圾发电现场
新课讲解
1.尽量乘坐公交车辆
2.请用布袋购物
3.拒绝一次性用品
4.简单装修房屋
5.反对笼养鸟
6.分类回收垃圾
7.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8.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9.使用无氟冰箱
10.多用肥皂、少用不用洗涤剂
您能为环保做的十件大事
新课讲解

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PM2.5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煤炭、汽油、柴油燃烧时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氢气燃烧只生产水,不会产生颗粒物,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烧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
典例分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PM2.5含量高容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燃料燃烧时,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柴油
课堂小结
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化学与环境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气
物污染
CO
SO2
氮氧化物(NO2)
可吸入颗粒
工业三废
生活污水
处理方法
分类回收
填埋
高温堆肥
焚烧
D
当堂小练
A
C
1.装修房子时,下列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
A.塑料管道 B.铝制封条 C.纸箱 D.破瓷片
2.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当堂小练
3.垃圾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废纸回收再造纸
B.金属饮料罐回收利用
C.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材着火,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启用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实验
C.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塑料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C
C
当堂小练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6.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实用方便
D.厨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装后,再填埋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