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导入
“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4. 一着惊海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教材活动·探究:任务一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学习目标
1
2
学会有重点地记叙一件事情。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品格素养
体会文章的雄壮气势和其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本文刊登于2012 年11 月25 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课文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2012 年9 月25 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 月23 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 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 号歼-15 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阻拦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 号歼-15 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我们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通 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选材相对较严,结构灵活多变;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报道的时效性不如消息强。
预习资料速查
通讯的主要特点
通讯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1. 新闻性。它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2. 文学性。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真实性。文学要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而新闻不仅要求本质真实,还要求具体事实的真实。3. 评论性。为了表达主题思想,或者使其更鲜明突出,通讯写作除了叙述事实、描写形象外,还需运用议论乃至抒情的手法。
1. 浩瀚( ):水势盛大。
2. 娴( )熟:熟练。
3. 咆哮( ):①(猛兽)怒吼。②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本文指舰载机发动机发出的呼啸轰鸣声。
4. 镌( )刻:雕刻。
hà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字形易错,注意声调、部首。
xián
páo xiào
juān
5. 一丝不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6.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7. 殚( )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gǒu
必考字词梳理
dān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艉( ):船体的尾部。
wěi
( )(载人)
( )(三年五载)
zǎi
zài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载
( )
( )
着
( )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zhuó
zháo
zhāo
载:记少余多法。
意思是“年” “记载;
刊登”时读“zǎi”,
其余读“zài”。
意思:年。
·
·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 )瀚海
hàn
瀚
( )翰林
hàn
翰
( )擀面杖
gǎn
擀
( )殚精竭虑
dān
殚
( )掸子
dǎn
掸
( )禅院
chán
禅
( )绽开
zhàn
绽
( )淀粉
diàn
淀
( )锭子
dìng
锭
( )镌刻
juān
镌
( )隽永
juàn
隽
( )鹰隼
sǔn
隼
字形易错
文章是如何描写着舰过程的?
中国在当时研发着舰技术时面临哪些困难?
核心事件
困难重重
侧面描写
文章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预习思考问题
文章着重描写着舰过程,为什么还要描写现场人的神态及心理?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
爱国、舰载机着舰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20):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1—26):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兴奋的场景。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着舰前准备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成功着舰
着舰后
人员就位,最后检查
承载梦想,难度极大
对准跑道,稳稳停下
准备着舰,舰机默契
人们激动,回顾历史
飞行员出舱,合影留念
强军梦想
着舰过程
爱国情怀
4. 一着惊海天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赏析文章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海天”,一语双关,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主标题点出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细读品味
2.第3、4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指出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做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3.第19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第19段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遇到第二道阻拦索的情形及舰载机着舰遇到阻拦索后停下来的情景。
1.[发散思维] 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理解一: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课文全篇探究
理解二: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课文全篇探究
2.[难点] 本文究竟是通讯还是新闻特写?
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本文确实使用了不少新闻特写的手法,如定格画面、细致描写等,但这并不等于本文就是一篇新闻特写。一方面,本文中的故事有比较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结构: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是开端,舰机协调、准备降落是发展,战机下降、成功着舰是高潮,人群狂欢、争相合影是结局;
课文全篇探究
另一方面,新闻特写一般集中描绘一个场面或瞬间,本文则包括了多个场面、多个瞬间。近年来,这种“场景组合”式的通讯写法越来越常见。
新闻体裁的区分有其稳定性,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的写法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体裁之间的边界正逐渐变得模糊。
课文全篇探究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归纳总结
3.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
归纳总结
恨 别
[唐]杜 甫
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我离开洛城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走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课文拓展积累
唐宋时期中国的船业发展
唐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完全开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于公元851 年东游印度、中国等国,后其在《苏莱曼东游记》中记述,唐代中国的海船巨大,波斯湾风高浪险,只有中国的海船能航行无阻,阿拉伯的货物都是装载在中国海船上进行远洋贸易的。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形体更大的海船出现了。宋人周去非所撰的《岭外代答》中“木兰舟” (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条记载:“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能储存一年的粮食,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一说。
这样的巨型航船,简直是一座浮动的海上小岛,除了武器装备和动力不同外,和今天的航空母舰没有什么区别。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