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本课教材主要从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农学以及医学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与教材前后两个单元关系不大,与本单元的其他课程联系也不深。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立为以下三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概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并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通过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命运,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另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由于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我将在我的课上贯彻价值观教育。)
第三,我将分析我的学生。本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并且,他们信息来源广,思想活跃,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另外,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知识已有相当的了解。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学生偏向于感性认识,而缺乏全面把握和理性认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四大发明的意义。(学生通过本堂课应该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尤其是我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难点则是李约瑟难题。大部分学生往往容易盲目崇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而看不到促成这些科技成就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以及我国古代科技的弊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屑于古代中国的成就。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分析讲解,我将引导学生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理性认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历史学科需要大量史料的特色以及本堂课识记内容多的特点,我将给学生提供直观图片和相关史料,通过设思考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
第六点,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编排特色和高二学生勤思好动的心理特征,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名言导入,新课讲解,问题探究,内容回顾,以古鉴今五个环节。
首先,我将利用多媒体打出四段评价我国古代发明与发现的名言,导入本课课题:古代发明与发现,并进入新课讲解。
新课第一部分四大发明是学生将重点学习的内容。
总体上,我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直观图片和相关史料,以问题法层层推进课程学习。
具体来讲:在迅速阅读教材后,我将请学生分别简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并针对学生的简述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发明过程的印象。在讲解的同时,我将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分别是《梦溪笔谈》的引文、毕昇的故事、万户飞天的材料,以作教材内容的补充。文史不分家,通过引用《梦溪笔谈》的原文,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同时对活字印刷术的优缺点也有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而引用毕昇的故事和万户飞天的材料则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在学生充分了解四大发明的发明与传播过程之后,我将给出一段培根评价四大发明的话“”。针对该段话,提出问题:“结合教材的学思之窗,思考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提示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来分析。我将引导我的学生先逐条分析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的影响,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归纳。通过综合归纳,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四大发明的传入使西欧率先进入近代化,奠定其在世界近代史的中心地位,推进整个世界的巨变。在这里,适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了加深学生对四大发明的理解,我接着会给出两段材料,分别是马克思与鲁迅的话,并提出这样的问题:“16到18世纪,为什么四大发明在中西命运不同?”在这里可以提示学生从社会环境方面思考。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同一时期中西社会环境的差异,从而认识到“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讲述完四大发明之后,我将提供这样一张表格,引导学生简单的回顾下四大发明的过程和意义,以巩固基础知识。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的智慧从来都不仅仅是四大发明。我将问学生“除了四大发明,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由此,过渡到本堂课的第二部分内容:其他科技成就。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而且教材上有详细的介绍,因此我在课上只是略讲。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我会提供如图五张表格,让学生自行归纳完成,以便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让学生在归纳中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体会身为华夏后裔的骄傲与自豪,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第二点则是提醒学生注意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与农耕文明的关系。第三点则是提醒学生注意现代社会对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怎样看待当前的中医热。
系统讲述完四大发明和其他科技成就的基础知识之后,我将给出两道思考题,让学生探究古代科技成就背后所隐藏着的关系。
。
问题探究一是:中国古代科技有什么突出特点。提示学生从农耕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通过讨论,学生将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共性:来源于农耕社会,服务于农耕社会。
问题探究二则是本堂课的难点:李约瑟难题。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提出:。。。。。。。。。。由于这个题目对高二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我把它分解为两个小问题××和××,并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切入思考。我会综合学生的发言提供一份答案,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鼓励我的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学生通过对比科技领先原因和科技落后原因,能够理解,科技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空中花园,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对科技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
我相信,通过以上两道题的探究,既能让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形成理性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到这里,课程教学已经进入尾声。我将根据这张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以巩固新知,更好的把握本堂课的重点: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和四大发明的意义,以及本堂课的难点:李约瑟难题。并且通过随堂练习及时提高。
最后,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将为学生提供一道课外作业:请学生结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先原因及其落后原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学生通过完成这道作业,既能很好的消化课上所讲的李约瑟难题,又完美的诠释了历史的借鉴作用,达到以古鉴今的历史学习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共35张PPT)
古代中国
的发明和发现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 教材分析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八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课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三维目标
二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认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通过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命运,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 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的科学思想。
三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并且,他们信息来源广,思想活跃,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
另外,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知识已有相当的了解。
四 重点难点
重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意义
难点
李约瑟难题
五 教法分析
提供相关史料
设思考题
名言导入
新课讲解
问题探究
内容回顾
以古鉴今
六 教学过程
六 教学过程●名言导入
引用四段名言,导入课题
罗伯特·K·G·坦普尔
称中国为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
“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
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
科学知识水平,往往远远超过
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
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
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
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然而却鲜为人知.”
西欧有一名谚:
“中国人的头,
阿拉伯人的口,
法兰西的手。”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总体上,我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四大发明部分的内容,并补充直观图片和史料,以问题法层层推进课程学习。
第一部分 四大发明
《梦溪笔谈》引文
毕昇的故事
万户飞天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特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英国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对我国四大发明的评价是:它们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实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颗星星比它们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影响。
请结合教材的学思之窗,
思考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
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
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四大发明先后传到
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
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
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奠定
其在近代社会的中心地位。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
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认识: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取决
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一)概况 (二)世界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时间:西汉
东汉:蔡伦改进纸
唐朝: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发明时间:隋唐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发明时间:古代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战国:发明“司南”
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除了四大发明,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数学
天文学
历法和农学
医学
第二部分 其他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 朝代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九章算术》
算筹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科技成就 朝代 发明家 历史地位
赤道坐标
《石氏星表》
浑仪
简仪
原因 朝代
人物 成就 历史地位
历法
书名 成书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氾胜之书》
《齐民要术》
《农书》
《农政全书》
成就 时代作者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六 教学过程●新课讲解
注意
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
古代科技成就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现代社会对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1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突出特点
2 李约瑟难题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1 中国古代科技有什么突出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2 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
李约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
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
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
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
古代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
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
题之一,请同学讨论并回答。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政治
经济
思想
其他
学生
长期领先的原因:
①政治 最早确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③民族交流、对外关系: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 互相
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在不断吸取外来先进的文化
来提高自己。
②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
技发展。
④其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
A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B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②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
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C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③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六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
六 教学过程●内容回顾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过程,意义)
数学(《九章算术》算筹)
天文学(赤道坐标,《石氏星
表》浑仪,简仪)
历法和农学(《夏小正》
《授时历》四大农书)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
病论》《本草纲目》)
李约瑟难题
六 教学过程●以古鉴今
请结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领先原因及其落后原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