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专用】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05 08:40: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浙江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能力提升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到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21cnjy.com
3.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如图,AE、AD分别是的高和角平分线,且,,则的度数为(

A.18°
B.22°
C.30°
D.38°
【答案】B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AE是的高,
∴,
又∵AD是的角平分线,
∴,
∵,,
∴,
∴,
∴;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义,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本题3分)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4°,则∠EDC等于(

A.42°
B.66°
C.69°
D.77°
【答案】C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BC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DC可得答案.
【详解】
解:在△ABC中,∠ACB=90°,∠A=24°,
∴∠B=90°-∠A=66°.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D=∠ACB=45°,
∴∠BDC=∠EDC=180°-∠BCD-∠B=69°.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
3.(本题3分)下列四个命题:(1)对顶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若,则是的中点,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B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对(1)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2)进行判断;根据线段公理对(3)进行判断;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对(4)进行判断.
【详解】
对顶角相等,所以(1)正确;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错误;
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所以(3)正确;
当点O在线段AB上,若OA=OB,则点O是AB的中点,所以(4)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
4.(本题3分)如图,,,,点在线段上,以速度从点出发向点运动,到点停止运动.点在射线上运动,且.若与全等,则点运动的时间为(

A.
B.
C.或或
D.或
【答案】D
【分析】
分△ABC≌△PQA和△ABC≌△QPA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当时,,
点的速度为,

当时,当,
点的速度为,
故选:.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情况讨论思想的应用.
5.(本题3分)已知,,,若要使的周长是奇数,则为(

A.3
B.4
C.5
D.3或5
【答案】D
【分析】
设三角形ABC的第三边长为x,则2<x<6,要使的周长是奇数,只需第三边为奇数,而在2<x<6中的奇数有3或5,答案自然确定.
【详解】
设三角形ABC的第三边长为x,
则2<x<6,
∵的周长是奇数,
∴第三边为奇数,
∴x=3或x=5,
∴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存在的基本条件,周长的奇偶性,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存在性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6.(本题3分)如图,在与中,已知,添加一个条件,不能使得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
要证明,由已知条件,,再加一个条件,可以根据,来判断.
【详解】
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A,,,,符合,能使得成立,不符合题意;
B,,,,符合,能使得成立,不符合题意;
C,,,,符合,能使得成立,不符合题意;
D,,,,不能使得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7.(本题3分)如图,,,于点E,于点D,,,则的长是(

A.8
B.4
C.3
D.2
【答案】C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观察图形得,,然后证后求解.
【详解】
解:,,于,于,


又,,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题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发现并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8.(本题3分)如图,△ABC的面积是18cm2,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过点C作CD⊥AP于点D,连接BD,则△DAB的面积是(

A.9cm2
B.8cm2
C.7cm2
D.6cm2
【答案】A
【分析】
延长CD交AB于点E,根据ASA证明△ACD≌△AED,得到CD=ED,进而得到S△BCD=S△BED,S△ACD=S△AED,推出S△ABD=S△AED+S△BED=S△ABC,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延长CD交AB于点E,
由题可得,AP平分∠BAC,
∴∠CAD=∠EAD,
又∵CD⊥AP,
∴∠ADC=∠ADE=90°,
又∵AD=AD,
∴△ACD≌△AED(ASA),
∴CD=ED,
∴S△BCD=S△BED,S△ACD=S△AED,
∴S△ABD=S△AED+S△BED=S△ABC=×18=9(cm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线与面积的关系,熟知基本作图,角平分线、中线定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本题3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
A.1
B.2
C.3
D.4
【答案】B
【分析】
当AF=FC、△AEF≌△CDF时,需要满足条件∠BAC=∠BCA,据此可判断①②;在AC上取AG=AE,连接FG,即可证得△AEG≌△AGF,得∠AFE=∠AFG;再证得∠CFG=∠CFD,则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即可证△GFC≌△DFC,可得DC=GC,即可得结论,据此可判断③④.
【详解】
解:①假设AF=FC.则∠1=∠4.
∵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BAC=2∠1,∠BCA=2∠4,
∴∠BAC=∠BCA.
∴当∠BAC≠∠BCA时,该结论不成立;
故①不一定正确;
②假设△AEF≌△CDF,则∠2=∠3.
同①,当∠BAC=∠BCA时,该结论成立,
∴当∠BAC≠∠BCA时,该结论不成立;
故②不一定正确;
③如图,在AC上取AG=AE,连接FG,
∵AD平分∠BAC,
∴∠1=∠2,
在△AEF与△AGF中

∴△AEF≌△AGF(SAS),
∴∠AFE=∠AFG;
∵AD、CE分别平分∠BAC、∠ACB,
∴∠4+∠1=∠ACB+∠BAC=(∠ACB+∠BAC)=(180°-∠B)=60°,
则∠AFC=180°-(∠4+∠1)=120°;
∴∠AFC=∠DFE=120°,∠AFE=∠CFD=∠AFG=60°,
则∠CFG=60°,
∴∠CFD=∠CFG,
在△GFC与△DFC中,

∴△GFC≌△DFC(ASA),
∴DC=GC,
∵AC=AG+GC,
∴AC=AE+CD.
故③正确;
④由③知,∠AFC=180°-∠ECA-∠DAC=120°,即∠AFC=120°;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10.(本题3分)如图,点C是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有以下5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DQ;④DE=DP;⑤∠AOB=60°.其中一定成立的结论有(
)个
A.1
B.2
C.3
D.4
【答案】D
【分析】
①由于△ABC和△CDE是等边三角形,可知AC=BC,CD=CE,∠ACB=∠DCE=60°,从而证出△ACD≌△BCE,可推知AD=BE;
③由△ACD≌△BCE得∠CBE=∠DAC,加之∠ACB=∠DCE=60°,AC=BC,得到△ACP≌△BCQ(ASA),所以AP=BQ;故③正确;
②根据②△CQB≌△CPA(ASA),再根据∠PCQ=60°推出△PCQ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DC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②正确;
④根据∠DQE=∠ECQ+∠CEQ=60°+∠CEQ,∠CDE=60°,可知∠DQE≠∠CDE,可知④错误;
⑤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D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DEO,于是∠AOB=∠DAC+∠BEC=∠BEC+∠DEO=∠DEC=60°,可知⑤正确.
【详解】
①∵等边△ABC和等边△DCE,
∴BC=AC,DE=DC=CE,∠DEC=∠BCA=∠DCE=60?,
∴∠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BC,∠ACD=∠BCE,DC=CE,
∴△ACD≌△BCE(SAS),
∴AD=BE;
故①正确;
③∵△ACD≌△BCE(已证),
∴∠CAD=∠CBE,
∵∠ACB=∠ECD=60°(已证),
∴∠BCQ=180°-60°×2=60°,
∴∠ACB=∠BCQ=60°,
在△ACP与△BCQ中,
∠CAD=∠CBE,AC=BC,∠ACB=∠BCQ=60°,
∴△ACP≌△BCQ(ASA),
∴AP=BQ;
故③正确;
②∵△ACP≌△BCQ,
∴PC=QC,
∴△PCQ是等边三角形,
∴∠CPQ=60?,
∴∠ACB=∠CPQ,
∴PQ∥AE;
故②正确;
④∵AD=BE,AP=BQ,
∴AD?AP=BE?BQ,
即DP=QE,
∠DQE=∠ECQ+∠CEQ=60°+∠CEQ,∠CDE=60°,
∴∠DQE≠∠CDE,
∴DE≠QE,
则DP≠DE,故④错误;
⑤∵∠ACB=∠DCE=60°,
∴∠BCD=60°,
∵等边△DCE,
∠EDC=60°=∠BCD,
∴BC∥DE,
∴∠CBE=∠DEO,
∴∠AOB=∠DAC+∠BEC=∠BEC+∠DEO=∠DEC=60°.
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⑤,错误的结论只有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此图形是典型的“手拉手”模型,熟练掌握此模型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共21分)
11.(本题3分)已知,直线交于点,交于点是直线上一动点,过作直线的垂线交于点.若,则__________.
【答案】90°或30°
【分析】
先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EFC=∠PEF.若设∠PEF=x,则∠EFC=x,∠APQ=2x,∠EQP=x,再由EF⊥PQ,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PEF+∠APQ=90°,即x+2x=90°,解方程求出x=3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AEQ的度数.
【详解】
解:①如图:
∵AB∥CD,
∴∠EFC=∠PEF.
设∠PEF=x,则∠EFC=x,∠APQ=2∠EFC=2x,∠EQP=∠EFC=x.
∵EF⊥PQ,
∴∠PEF+∠APQ=90°,即x+2x=90°,
解得x=30°,
∴∠EQP=x=30°,∠APQ=2x=60°,
∴∠AEQ=∠EQP+∠APQ=30°+60°=90°.
②如图:
易知∠EFC=∠FEB=∠HEA,∠APQ=∠HPE,
又∵∠PHE=90°,
故∠EFC=30°,∠EQP=30°,∠APQ=60°;
故∠AEQ=∠APQ?∠EQP=30°.
综上所述:90°或30°.
故答案是:90°或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难度适中.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2.(本题3分)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
【答案】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
【分析】
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的后面,把命题的结论部分写在那么的后面即可.
【详解】
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13.(本题3分)如图,在中,,,PQ垂直平分AB,垂足为Q,交BC于点P.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⑤作射线AF.若AF与PQ的夹角为,则_______°.
【答案】56°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BAC=68°,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BAM=34°,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得△AQM是直角三角形,故可得∠AMQ+∠BAM=90°,即可求出α.
【详解】
解:∵△ABC是直角三角形,∠C=90°,
∴∠B+∠BAC=90°,
∵∠B=22°,
∴∠BAC=90°?∠B=90°?22°=68°,
由作图知:AM是∠BAC的平分线,
∴∠BAM=∠BAC=34°,
∵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MQ是直角三角形,
∴∠AMQ+∠BAM=90°,
∴∠AMQ=90°?∠BAM=90°?34°=56°,
∴α=∠AMQ=56°.
故答案为:56°.
【点睛】
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本题3分)如图,,于,于,且,在线段上,在射线上,若与全等,则__________.
【答案】6或8
【分析】
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情况一:,,时;情况二:,,,分情况求出AP即可.
【详解】
解:∵于,于

当,,时,与全等,此时;
当,,时,与全等,此时;
故答案为:6或8.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5.(本题3分)如图,,且,,,____.
【答案】95
【分析】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进而可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形外交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故答案为:9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本题3分)如图,△ABC≌△DEF,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得∠D=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
∵∠A+∠B+∠C=,
∴∠A=-∠B-∠C=,
∵△ABC≌△DEF,
∴∠D=∠A=,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7.(本题3分)如图,已知,、分别平分和且度,则______度.
【答案】60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BAC+∠ABC,∠ECD=∠BEC+∠EB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BC=∠ABC,∠ECD=∠ACD,然后整理得到∠BEC=∠BAC,过点E作EF⊥BD于F,作EG⊥AC于G,作EH⊥BA交BA的延长线于H,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EF=EG=EH,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AE平分∠CAH,然后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BAC+∠ABC,∠ECD=∠BEC+∠EBC,
∵BE、CE分别平分∠ABC和∠ACD,
∴∠EBC=∠ABC,∠ECD=∠ACD,
∴∠BEC+∠EBC=(∠BAC+∠ABC),
∴∠BEC=∠BAC,
∵∠BEC=30°,
∴∠BAC=60°,
过点E作EF⊥BD于F,作EG⊥AC于G,作EH⊥BA交BA的延长线于H,
∵BE、CE分别平分∠ABC和∠ACD,
∴EF=EH,EF=EG,
∴EF=EG=EH,
∴AE平分∠CAH,
∴∠EAC=(180°∠BAC)=(180°60°)=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49分)
18.(本题7分)如图,在中,是的高线,是的角平分线,已知.
(1)求的大小.
(2)若是的角平分线,求的大小.
【答案】(1)10°;(2)110°
【分析】
(1)先根据角平分线,得到∠EAC,根据高的定义得到∠ADC,从而得到∠C=40°,则有∠DAC=50°,可得∠DAE;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到∠BAG和∠ABG,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结果.
【详解】
解:(1)∵AE是△ABC的平分线,∠BAC=80°,
∴∠EAC=∠BAC=40°,
∵AD是△ABC的高,
∴∠ADB=90°,
∠C=40°,
∴∠DAC=∠ADB-∠C=50°,
∴∠DAE=∠DAC-∠EAC=10°;
(2)∵∠C=40°,∠BAC=80°,
∴∠ABC=180°-∠C-∠BAC=60°,
∵BF平分∠ABC,AE平分∠BAC,
∴∠BAE=∠BAC=40°,
∠ABG=∠ABC=30°,
∴∠AGB=180°-∠BAE-∠ABG=1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应定理,得到相关角的度数.
19.(本题7分)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是上一点,且.
(1)如图1,求证:;
(2)如图2,将沿所在直线翻折,点落在边上,记为点.
①若,求的度数;
②试求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①22°;②∠A′CB=90°-2∠B
【分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得∠A+∠B=90°,而∠ACD=∠B,则∠A+∠ACD=90°,所以∠ADC=90°,然后根据垂直的定义得CD⊥AB;
(2)①先得到∠ACD=34°,∠BCD=56°,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CD=∠ACD=34°,然后利用∠A′CB=∠BCD-∠A′CD求解;
②同①的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
解:(1)∵∠ACB=90°,
∴∠A+∠B=90°,
∵∠ACD=∠B,
∴∠A+∠ACD=90°,
∴∠ADC=90°,
∴CD⊥AB;
(2)①∵∠B=34°,
∴∠ACD=34°,
∴∠BCD=90°-34°=56°,
∵△ADC沿CD所在直线翻折,A点落在BD边上,记为A′点,
∴∠A′CD=∠ACD=34°,
∴∠A′CB=∠BCD-∠A′CD=56°-34°=22°;
②∵∠B=∠ACD,则∠BCD=90°-∠ACD,
∵△ADC沿CD所在直线翻折,A点落在BD边上,记为A′点,
∴∠A′CD=∠ACD=∠B,
∠A′CB=∠BCD-∠A′CD=90°-∠B-∠B=90°-2∠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20.(本题8分)如图,已知△ABC≌△EBD,
(1)若BE=6,BD=4,求线段AD的长;
(2)若∠E=30°,∠B=48°,求∠ACE的度数.
【答案】(1)2;(2)78°.
【分析】
(1)根据△ABC≌△EBD,得AB=BE=6,根据AD=AB-BD计算即可;
(2)根据△ABC≌△EBD,得∠A=30°,利用∠ACE=∠A+∠B计算即可.
【详解】
(1)∵△ABC≌△EBD,
∴AB=BE=6,
∵AD=AB-BD,BD=4,
∴AD=6-4=2;
(2)∵△ABC≌△EBD,
∴∠A=∠E=30°,
∵∠ACE=∠A+∠B,∠B=48°,
∴∠ACE=30°+48°
=7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本题8分)如图,,、分别平分、,与交于点O.
(1)求的度数;
(2)说明的理由.
【答案】(1)120°;(2)见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AB+∠OBA=60°,从而得到∠AOB;
(2)在AB上截取AE=AC,证明△AOC≌△AOE,得到∠C=∠AEO,再证明∠C+∠D=180°,从而推出∠BEO=∠D,证明△OBE≌△OBD,可得BD=BE,即可证明AC+BD=
AB.
【详解】
解:(1)∵AD,BC分别平分∠CAB和∠ABD,∠CAB+∠ABD=120°,
∴∠OAB+∠OBA=60°,
∴∠AOB=180°-60°=120°;
(2)在AB上截取AE=AC,
∵∠CAO=∠EAO,AO=AO,
∴△AOC≌△AOE(SAS),
∴∠C=∠AEO,
∵∠C+∠D=(180°-∠CAB-∠ABC)+(180°-∠ABD-∠BAD)=180°,
∴∠AEO+∠D=180°,
∵∠AEO+∠BEO=180°,
∴∠BEO=∠D,
又∠EBO=∠DBO,BO=BO,
∴△OBE≌△OBD(AAS),
∴BD=BE,又AC=AE,
∴AC+BD=AE+BE=A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截取AE=A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
22.(本题9分)已知:在中,,,是过点的一条直线,且于,于.
(1)当直线处于如图①的位置时,有,请说明理由;
(2)当直线处于如图②的位置时,则、、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BD=DE-CE,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证明△AB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2)利用与(1)相同的证明方法证明即可.
【详解】
解:证明:(1)∵∠BAC=90°,
∴∠2+∠3=90°,
∵BD⊥AE,
∴∠1+∠3=90°,
∴∠1=∠2,
在△ABD和△CAE中,

∴△ABD≌△CAE,
∴BD=AE,AD=CE,
∵AE=AD+DE,
∴BD=DE+CE;
(2)BD=DE-CE,
理由如下:∵∠BAC=90°,
∴∠2+∠3=90°,
∵BD⊥AE,
∴∠1+∠3=90°,
∴∠1=∠2,
在△ABD和△CAE中,

∴△ABD≌△CAE,
∴BD=AE,AD=CE,
∵AE=DE-AD,
∴BD=DE-CE.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3.(本题10分)在中,,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使,连接CE.
(1)如图1,当点在线段上,如果,则_______
度;
(2)设,.
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在直线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答案】(1)90;(2)①α+β=180°,证明见解析;②α+β=180°或α=β,证明见解析.
【分析】
(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45°,由“SAS”可证△BAD≌△CAE,可得∠ABC=∠ACE=45°,可求∠BCE的度数;
(2)①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由“SAS”可证△ABD≌△ACE得出∠ABD=∠ACE,再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AB=AC,∠BAC=90°,
∴∠ABC=∠ACB=45°,
∵∠DAE=∠BAC,
∴∠BAD=∠CAE,
∵AB=AC,AD=AE,
∴△BAD≌△CAE(SAS)
∴∠ABC=∠ACE=45°,
∴∠BCE=∠ACB+∠ACE=90°,
故答案为:90;
(2)①α+β=180°,
理由:∵∠BAC=∠DAE,
∴∠BAC-∠DAC=∠DAE-∠DAC.
即∠BAD=∠CAE.
在△ABD与△ACE中,

∴△ABD≌△ACE(SAS),
∴∠B=∠ACE.
∴∠B+∠ACB=∠ACE+∠ACB.
∵∠ACE+∠ACB=β,
∴∠B+∠ACB=β,
∵α+∠B+∠ACB=180°,
∴α+β=180°;
②如图1:当点D在射线BC上时,α+β=180°,
连接CE,
∵∠BAC=∠DAE,
∴∠BAD=∠CAE,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ABD=∠ACE,
在△ABC中,∠BAC+∠B+∠ACB=180°,
∴∠BAC+∠ACE+∠ACB=∠BAC+∠BCE=180°,
即:∠BCE+∠BAC=180°,
∴α+β=180°,
如图2:当点D在射线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
连接BE,
∵∠BAC=∠DAE,
∴∠BAD=∠CAE,
又∵AB=AC,AD=AE,
∴△ABD≌△ACE(SAS),
∴∠ABD=∠ACE,
∴∠ABD=∠ACE=∠ACB+∠BCE,
∴∠ABD+∠ABC=∠ACE+∠ABC=∠ACB+∠BCE+∠ABC=180°,
∵∠BAC=180°-∠ABC-∠ACB,
∴∠BAC=∠BCE.
∴α=β;
综上所述:点D在直线BC上移动,α+β=180°或α=β.
【点睛】
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ABD≌△ACE是解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2022学年浙江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能力提升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到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21cnjy.com
3.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如图,AE、AD分别是的高和角平分线,且,,则的度数为(

A.18°
B.22°
C.30°
D.38°
2.(本题3分)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4°,则∠EDC等于(

A.42°
B.66°
C.69°
D.77°
3.(本题3分)下列四个命题:(1)对顶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若,则是的中点,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个
B.个
C.个
D.个
4.(本题3分)如图,,,,点在线段上,以速度从点出发向点运动,到点停止运动.点在射线上运动,且.若与全等,则点运动的时间为(

A.
B.
C.或或
D.或
5.(本题3分)已知,,,若要使的周长是奇数,则为(

A.3
B.4
C.5
D.3或5
6.(本题3分)如图,在与中,已知,添加一个条件,不能使得的是(

A.
B.
C.
D.
7.(本题3分)如图,,,于点E,于点D,,,则的长是(

A.8
B.4
C.3
D.2
8.(本题3分)如图,△ABC的面积是18cm2,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过点C作CD⊥AP于点D,连接BD,则△DAB的面积是(

A.9cm2
B.8cm2
C.7cm2
D.6cm2
9.(本题3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已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
A.1
B.2
C.3
D.4
10.(本题3分)如图,点C是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有以下5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DQ;④DE=DP;⑤∠AOB=60°.其中一定成立的结论有(
)个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共21分)
11.(本题3分)已知,直线交于点,交于点是直线上一动点,过作直线的垂线交于点.若,则__________.
12.(本题3分)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
13.(本题3分)如图,在中,,,PQ垂直平分AB,垂足为Q,交BC于点P.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D,E;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⑤作射线AF.若AF与PQ的夹角为,则_______°.
14.(本题3分)如图,,于,于,且,在线段上,在射线上,若与全等,则__________.
15.(本题3分)如图,,且,,,____.
16.(本题3分)如图,△ABC≌△DEF,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得∠D=__________°.
17.(本题3分)如图,已知,、分别平分和且度,则______度.
三、解答题(共49分)
18.(本题7分)如图,在中,是的高线,是的角平分线,已知.
(1)求的大小.
(2)若是的角平分线,求的大小.
19.(本题7分)已知,在直角三角形中,,是上一点,且.
(1)如图1,求证:;
(2)如图2,将沿所在直线翻折,点落在边上,记为点.
①若,求的度数;
②试求与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0.(本题8分)如图,已知△ABC≌△EBD,
(1)若BE=6,BD=4,求线段AD的长;
(2)若∠E=30°,∠B=48°,求∠ACE的度数.
21.(本题8分)如图,,、分别平分、,与交于点O.
(1)求的度数;
(2)说明的理由.
22.(本题9分)已知:在中,,,是过点的一条直线,且于,于.
(1)当直线处于如图①的位置时,有,请说明理由;
(2)当直线处于如图②的位置时,则、、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23.(本题10分)在中,,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使,连接CE.
(1)如图1,当点在线段上,如果,则_______
度;
(2)设,.
①如图2,当点在线段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在直线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