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送给大家的见面礼
1.语文是美的,是有情的!
2.你、我、他,
我们大家是自信的,
是有个性的!
3.美的课堂/因我的个性参与/而精彩,
自信的我/因参与美的课堂/而快乐!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1.
读“神品之文”
2.
品“月色之美”
3.
悟“闲人之情”
学习目标
景
情
1.
让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
2.
让审美的眼光亮起来!
3.让思维的火花撞起来!
4.让真挚的情感流出来!
对大家的几点要求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héng
wú
suì
(宋)苏轼
比一比,谁的文言积累更扎实?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⑤
怀民亦未寝
⑥积水空明:
⑦
盖竹柏影也: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的样子)
(思考、想到)
(门)
(形容水的澄澈)
(原来是)
(于是、就)
(只)(罢了)
(睡)
读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比一比,谁的文言翻译更准确?
读通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信
达
雅
整体感知
叙
(
)之事
写
(
)之景
抒
(
)之情
夜游
月色
闲人
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
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坎坷人生
豁达胸襟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
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
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
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世人对苏东坡的高度评价
获人生哲理
短短85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拓展延伸
如何高效地背诵文言文
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多回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教你一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以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
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月色……,欣然……。念……者,遂至……。怀民……,相与……。
庭下……,水中……,盖……也。
何夜……?何处……?但少……耳。
教师赠联
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