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4 19: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入
导入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出来的观点。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教材活动·探究:任务一
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涉及教材活动·探究:任务一
学习目标
1
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写作目标
新闻的典型结构。
品格素养
培养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前身是1851 年10 月由P.J. 路透创办于伦敦皇家交易所的路透办事处,以报道商业消息为主。1916 年改为路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路透社”。总社设在伦敦。新闻报道主要是国际新闻。1993 年开始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新闻,21 世纪初每天都有数百万人次访问。
预习资料速查
路透社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一生拥有355 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 个国家开设了约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 年,诺贝尔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 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支付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 种奖金(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从1901 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 月10 日(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写作背景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定义:
预习资料速查
消息语言的特点
消息的语言指用来简明扼要、准确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语言,这个基本功能决定了消息语言的特征。其基本表达方式是叙述,特征是:
(1)客观:①中性词多于褒贬词。②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③句子的陈述语调多于感叹语调。
(2)确切(准确、贴切、具体):①在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方面,语言要与事实高度吻合。②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防止夸张和“陌生化”的语言。③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语言。
预习资料速查
(3)简练:简明扼要,以最干净利落的语句提供最实在、丰富的信息。
(4)朴实:行文是纪实性的,不追求表面的文采,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描绘多为白描。
(5)通俗:采用大众化语言,少用专业性术语;句子、段落宜短不宜长;不用生僻的字和词;对专业性强的词要解释说明;尽量采用群众口语中新鲜活泼的语言。
1. 颁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2. 遗嘱: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3. 建树:建立的功绩。
4. 仲裁(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5.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bā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zhòng cái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 )遗赠
( )遗产

wèi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负荷
( )荷花



字形易错
·
荷:以义辨音法。与“莲”有关、作姓氏及用于外来音译时读“hé”。指“负担、背、扛、承当、承受恩惠”时读“hè”
·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 )拨款


( )拔草


( )渗透
shèn

( )悲惨
cǎn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词
颁发
颁布

二者都有“公开宣告、公布”的意思。

侧重于授予、发布, 对象通常是奖状、证书或命令、指示等。
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律、法令和行政性法规条例等。

① 校长向运动员颁发奖状和证书。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已于1999 年颁布。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词义适用对象不同。
试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结构
新闻背景
预习思考问题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介绍新闻背景,删去也不影响新闻的完整性,你怎么看?
2
导思
1
关键词:诺贝尔奖、科学探索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颁奖机构、时间及获奖对象等。
第二部分(②③):详细介绍获奖人物及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第三部分(④):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明确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情况,简要全面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等内容,褒奖了世界上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激发了人们尊重科学、探索科学的崇高精神。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板书设计
具体介绍获奖者及其贡献
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
导语
主体
背景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属于新闻电头。
作用:交代通讯社的名称、时间、发电地点、人物、机构、事件,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课文细读品味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课文细读品味
3.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二者分离保证了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就当时而言,诺贝尔奖只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
1.[重难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新闻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请试着分析这一结构。
本文以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具体来说就是:课文第一段先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重要事实;第二段介绍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 获奖者情况是这则消息最主要的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第三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便于读者更加了解这一奖项;最后一段写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
课文全篇探究
1.事实准确、翔实。
这则消息虽然很短,却全面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有关信息,包括获奖者的姓名、国籍、主要成就,以及诺贝尔奖金的来源、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等,清晰、准确、翔实。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语言客观、准确。
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严谨。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时,都用了“发现”一词,突出了这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介绍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时,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分寸。
归纳总结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①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②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③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④;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⑤;致知在格物⑥。物格而后知至⑦,知至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⑧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彰显高尚品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行;要想修养自身的品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行,品行得到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课文拓展积累
【注释】①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后一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德,品德。②齐:管理。③修:修养(品行)。④心:精神,心思,思想感情。⑤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⑥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⑦知至:获得知识。⑧《大学》: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将其从《礼记》中抽出,后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课文拓展积累
从司南到指南针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宋代发明的指南针是根据磁石的磁极原理造出来的。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第一次准确地描述了地磁偏角和利用磁化的绣花针做成的指南针。1123 年,宋朝派遣使臣取海路出使朝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当时是用水浮指南针导航的。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