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能为生物圈中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2、学情分析
生物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且有难度的学科。经过以往课堂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学科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回顾以前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已经大致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为了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设计思路
从问题“叶为什么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出发,激发学生对叶片结构的好奇心。通过学生亲手撕开叶片,并结合叶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具体地了解叶的内部结构。围绕叶的相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在学生理解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后,从而明确“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最后,通过创设情景,任务驱动的方式下,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认同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课堂的点滴渗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叶片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观察,区分叶片内部结构特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
2、理解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3、通过问题探讨和小组合作,培养初步的理性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规范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建构生物科目的知识体系;
5、运用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认同生物科目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 教学重点
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2、区分叶片内部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3、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实验。
五、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为什么?”图片展示多种不同植物的叶,介绍叶的结构组成。通过斜着撕开叶片,观察叶片被撕处,思考叶片的结构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合作学习,理性思考
(1)播放“制作和显微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的短视频,展示叶片的内部结构图,辨认叶片各部分结构。
(2)问题探讨,小组合作:
①叶的表皮由哪两种细胞构成,各自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阵雨过后,叶片上有水珠滚动,水为何没有渗到叶片内部?
③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的开闭由什么控制,其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叶片内部结构的图片和保卫细胞吸水、失水的短视频,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叶表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避免出现知识点的混淆。)
④叶片为什么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深些,背面绿色浅些?
结合叶片内部结构图,比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项目 类型 位置 细胞形状 细胞排列方式 含叶绿体的量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叶片被撕处的结构,明确叶片的颜色与叶的表皮无关。通过比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析叶片正、背面颜色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⑤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分别靠叶脉中的什么运输?
(设计意图: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的运输与叶脉有关,突出了叶脉的重要性。并且观察不同类型的叶脉,理解叶脉的两种功能。)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有利于理解叶片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理性思维。
(3)深入思考,建立生命观念
提出“叶为什么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促使学生思考叶片有哪些结构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
3、分析实验,探究科学
展示不同颜色的韭菜图片,引发学生对叶绿素的形成条件的求知欲。学生针对“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展开讨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
展示以韭菜为材料进行“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分析韭菜苗分别在光下和黑暗里叶片颜色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整合知识,构建知识
播放叶绿体与光合作用间联系的短视频,学生尝试概括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反应式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尝试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与正确的光合作用反应式进行对比。由反应式学生思考:“光合作用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展示相关图片,提问:“为什么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
5、任务驱动,学以致用
通过图片创设“地球的人口数量庞大,粮食需求极大”的问题背景。假设学生是农民,在大棚内种植玉米时遇到两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问题①:把玉米植株种密一些,一定可以提高单位产量吗?
问题②:用什么方法能使植物体内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代入,学生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产生更强烈的责任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6、知识梳理和习题巩固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精选几道习题,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光合作用。
部分习题:
(1)下图一、图二分别为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物质A是______,物质C是______,二者进出叶片的门户是[______]______,它的开闭是由______调节的.
②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物质D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细胞,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
③为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七、教学反思
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没能开展组织学生亲自制作和显微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因此,我就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和学生讲述,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通过这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生物学知识,懂得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认同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叶片的利用上,还没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在今后的探索中,会加强叶片的使用力度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乐学善学、学以致用。
八、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主要器官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