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重点)
②能阐述鸟类的主要特征。(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生对家鸽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了解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鸟类的一些特征,比如没有牙齿,用肌胃磨碎食物,双重呼吸,直肠极短等,让学生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激发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
②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鸟类世界,唤起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共鸣。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重点是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思考鸟类飞行时会遇到的困难,鸟类有哪些形态特征与其相适应。比如空气阻力大可以通过身体流线型适应,消耗能量多可以通过食量大和双重呼吸来适应。在讲双重呼吸时,可以播放模拟双重呼吸的视频,通过挂图讲解双重呼吸,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课前播放赵传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设疑:“你听出歌曲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谁了吗?”“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鸟类?”“你是怎么判断这些生物是鸟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之鸟类。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踊跃发言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8分钟) 鸟类是空中运动的高手,它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得以飞行?诺贝尔奖得主巴瑞·马歇尔曾说过:科学的进程是在假设求证中得以实现的,下面就让我们大胆猜测。来看三个问题,
1、一张纸和相同纸折叠的飞机,用相同力度扔出,哪个飞的更远?
2、如果是纸飞机和负重的飞机呢?
3、如果是一个纸飞机和真实飞机比较呢?
师生共同分析鸟类飞行时遇到的困难:
1.减少阻力
2.减轻体重
3.提供动力
今天我们就以家鸽为例,看看它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来解决这些飞行时的困难。
探究一:家鸽的外部形态
小组合作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家鸽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形有何意义?
2.家鸽的飞行器官是什么,翼由哪部分结构演变而来?
3.家鸽体表有什么?
观察两种不同的羽毛:
正羽 绒羽
请你推测:家鸽在飞行中起主要作用的羽毛是( ),我们穿的羽绒服内填充的是( )。
思考:家鸽展开的双翼呈什么形态?宽大的双翼什么作用?
扇动空气,提供动力。
家鸽的外部形态及其解决的问题:
身体呈流线型 减小阻力
过渡:外部形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内部结构又能解决哪些问题?
探究二:家鸽的内部结构 家鸽的肌肉:
所占体重的比例
家鸽胸肌
约占20%——25%
家鸭胸肌
约占6.7%——7.8%
观察图片:
胸肌占群不肌肉重量的1/2,胸肌发达,收缩有力,提供动力。小组PK测试:家鸽最发达的肌肉位于哪里?
家鸽的骨骼:
1.观察图片和家鸽骨骼模型
思考:家鸽的骨有什么特点?
观察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头骨)
利用希沃白板5的直播功能让学生讲解骨骼特点。
观察长骨(如前肢骨和后肢骨)一般中空,里面有空气。
家鸽的内部结构及其解决的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生物学观点: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渡:家鸽在空中不停地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还记得能量直接来源于什么吗?回顾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通过反应式可以知道,想要获得大量的能量,需要大量有机物,还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其中,当然,有机物和氧气还需要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家鸽的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有何特殊之处?让我们继续探究。
探究三:家鸽的生理功能
自学教材85页,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1.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哪里?家鸽的气囊有什么作用?
2.家鸽的呼吸方式是什么?这样的呼吸方式对家鸽的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3.食物或食物残渣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各个器官起什么作用?
家鸽的呼吸:
慧眼识图:
认识家鸽的呼吸器官肺,以及与肺想通的气囊。知道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气囊知识暂时储存气体。
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什么是双重呼吸?让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出示挂图:讲解双重呼吸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道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入肺,进行了2次气体交换,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进入小试牛刀环节:4个判断题
1、家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和气囊。
2、鸟类只有在进行吸气时才进行气体交换。
3、家鸽的一次呼吸能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4、双重呼吸可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家鸽的消化:
分析资料: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的肉。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排出体外。
过渡:这么强大的功能依赖于发达的消化系统,让我们来看家鸽的消化器官,1分钟速记各个消化器官及其功能。
利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小组竞赛,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点拨:口中无牙齿,减轻体重;嗉囊,软化和暂时储存食物;肌胃,研磨和初步消化食物;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直肠极短,快速排便,来减轻体重。
家鸽的生理特点及其解决的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鸟类遇到的困难。
学生观察家鸽的外部形态图图片,从体型、体表、翼、骨和肌肉等方面观察和思考有哪些特征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学生观察两种羽毛,分析它们不同的作用:绒羽:能够保温;正羽:适于飞行。
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的图片得出:家鸽翼和尾上生有大排正羽,排列呈扇形,不断扇动能产生飞行的动力。
分析资料,得出胸肌与飞行有关。
通过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观察骨的厚薄,观察愈合的头骨和中空的后肢骨,通过观察得出: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长骨一般中空,这样既轻便又牢固,可以减轻自身体重,适应飞行生活。
过渡,学生回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通过自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播放视频,学生直观认识家鸽的双重呼吸。
小组之间竞赛,比信心、观察力。
得出鸟类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这个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通过计时游戏,让学生处于紧张状态下,积极主动去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先让学生思考鸟类在飞行时遇到的困难,在有目的的去学习家鸽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并进一步加深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在讲呼吸时与前面的呼吸作用相联系,不仅复习了前面的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视频引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师点拨,家鸽各个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5分钟 拓展延伸
鸟类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鸟类的主要特征
我们来看一下除了家鸽还有哪些其他的鸟类,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具有和家鸽一样的特征。
通过对这些鸟类的分析,我们得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鸟类有角质的喙,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短,能减轻体重;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探究四: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过渡:鸟类如此重要,但有资料显示,鸟类的数量越来越少,结合你所学的内容,你能说说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国际鸟类联盟日前发布《2018全球鸟类状况报告》称,在全世界已知的约1.1万种鸟类中,40%的鸟类数量正在减少,平均每8种鸟类中就有一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不乏常见种群。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安装人工鸟巢,安装人工饲养台,保护环境,等等。
不知不觉,本节课的探究之旅以接近尾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能力,你还有疑惑的地方吗?
愿你做鸿鹄,志在千里!
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眼界。
师生共同总结探究结论,总结生物学观点: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学生观赏图片
通过分析其他鸟类的特点,总结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归纳总结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联系前面知识。
培养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情感。
学生提出本节课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拓展延伸,补充课外知识。
知道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鸟类。
唤起学生关心爱护鸟类的同感。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爱鸟护鸟,升华情感。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7分钟 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更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聪明如你,能否利用今天所学解决如下问题?
1. 家鸽最发达的肌肉位于( )
A、胸部 B、头部
C、翼 D、后肢
2. 鸟类直肠很短,粪便形成后随时排出体外,其意义是( )
A.磨碎食物 B.消化食物 C.减轻体重 D.吸收食物
3. 下列不属于鸟类适合飞翔的结构特点的是( )
A.双重呼吸
B.身体呈流线型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这几部分
4.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
1.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家鸽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_____,每呼吸一次气体___次经过肺。
通过不同分值的小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通过当堂达标测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真实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努力加强。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