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2.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2.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12 11: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学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两章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并且学生在初一时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为第六单元中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会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关资料,图片等的分析,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3.能辩证的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重点
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生态平衡的概念。
难点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2.对生态平衡示意图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课本中的图文资料,以及对所关注问题的讨论等方法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写出食物链,分析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沟通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设计意图:百花盛开,蜂飞蝶舞,蛙唱鸟鸣,这是学生熟悉的景象,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这些美妙的景象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的世界。给学生心灵以震撼,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学习本节知识作了良好的心理铺垫。
二、复习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
设计意图:本节知识同七年级学过的生态系统知识有密切联系,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一定的知识铺垫。
三、资料分析,归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1.让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提供的三则资料,写出相关食物链,分组讨论:(1)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认识人类盲目活动对动物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种群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的影响,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维系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平衡发展的基本原理,学会从维护人和生物圈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动物对人类的利与害。
2.各小组汇报分析讨论结果
资料: 食物链:
① 剿灭麻雀→保护麻雀
② 猎捕狼→加速草场退化
③ 重庆蝗灾→急需蛇、麻雀、青蛙
农作物→农作害虫→麻雀;
草→野兔→狼
农作物→蝗虫
农作物→鼠→蛇
3.引导学生分析: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草→野兔→狼组成的食物链
①大规模猎捕狼,会产生什么后果?——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争食牧草,加速草场退化。
②在自然状况下,野兔和狼的数量会如何变化?——在自然界中,野兔数量增多后,狼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狼数量一增多,野兔数量也就减少了。
③野兔和狼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归纳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5.观察课本图V--20生态平衡示意图,理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归纳: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四、观察图解,归纳“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分析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青蛙是如何获得有机物和能量的?
2.观察图解:
3.归纳: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设计意图:关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从生理功能上来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内容比较抽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促进学生由已知到新知。
五、观察图片,归纳“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观察课本图V---21、22、23六幅图片。
2.回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相关知识,讨论交流。
3.归纳: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设计意图: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知识拓展
1.阅读课后“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生物防治》
2.讨论交流动物在自然界的其它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课堂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渗透STS教育,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本节课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资料分析”、插图,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交流、获得结论等学习活动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映,表明了本次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也有缺陷。本节课内容虽然不多,但学生活动多,需要老师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时间的把握是一个关键。
- 4 -
- 4 -
- 4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