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10: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积累
1、积累词语,积累古文知识
2、背诵并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讨论、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体会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
2、作者借由神话传说和典故抒发情怀的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唐诗与 宋词 (学生说),而在宋词中,有一位美丽而聪慧的女子,她就是李清照(学生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回顾李清照有关知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介绍创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唯一的豪放词。
二、朗读,疏通文意
1、听配乐朗诵,注意停顿。
2、抽生朗诵,学生评字音,停顿。注意以下加点字字音。
殷勤yīn 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鹏正举péng???蓬舟péng
3、生自读,标出每一句停顿。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生齐读。
5、积累以下词语意思。
【1】星河:银河。【2】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3】天语:天帝的话语。【4】嗟,慨叹。【5】报:回答。
【6】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7】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8】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9】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10】吹取:吹得。
【11】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6、翻译词句。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到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三、文章内容分析
1、概述上下阙内容。
上阙: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阙: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2、这首词写的什么内容?用一个字概括。

3、开头两句,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梦境?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4、找出4个动词,分析其作用。
接、连、转、舞
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5、3-7句写什么内容?
写作者在梦中与天帝相遇,与天帝的对话。
6、“仿佛梦魂归帝所”可以联想到苏轼的哪一首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苏轼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
7、可以看出,天帝是怎样的人?(抓住词语)
由“殷勤”可以看出,天帝很慈祥。
“路长嗟日暮”用了什么典故?“嗟”字有何作用?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嗟”字,生动地表现作者彷徨忧虑的神态。
9、“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几层意思?
两层: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
10、末两句,表达作者什么愿望?
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重点赏析:展开联想,进行讨论
1、讨论:开头两句,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运用比喻,以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仆,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描绘出天上云彩的千姿万态。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
2、讨论:为何要塑造一个慈祥的天帝?()
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3、作者梦归仙岛,有何用意?()
诗人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4、探究:作品写作特点。()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五、小结
?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六、拓展:对比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本词与《武陵春》所蕴含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体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_??????_._????????§_
上阙:天帝问话 归于何处
对现实的不满
对理想的追求
下阕:词人对答 海中仙山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