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怀民亦未寝( )
解衣欲睡( )
藻、荇交横( )( )
遂至承天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怀民亦未寝??
(4)相与步于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
(6)水中藻、荇交横??
(7)盖竹柏影也??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盖/竹柏影也
4.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字 ,号 ,谥号 , (朝代)著名 、书画家。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派词风。?
(2)文中点明事件起因的句子是:
,
。?
(3)文中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句子是: ,
,
。
(4)文中体现作者在人生失意时的乐观豁达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的句子是: 。?
5.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可谓如诗如画,宁静淡雅。
B.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景物细致入微,抓住了景物最突出的特征,以极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文,叙事简洁,写景如绘,情感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D.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仅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后的那种凄凉、孤寂的心境。
6.月色如水,总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追寻月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自古以来,月亮有许多雅称,请把月亮正确的雅称填入古诗中。(只填序号)
① 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②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 。?
③上人分明见, 潭底没。?
④ 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A.玉兔
B.桂魄
C.玉蟾
D.玉盘
(2)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连续的两句关于“月”的古诗。
示例: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中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你都知道哪些?请概述一例。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
①哺糟啜醨(chuòlí):吃酒糟,喝薄酒。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月色入户??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苟有可观??
(4)皆可以饱??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9.请自选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4分)
(二)[2019·淄博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①
[宋]
苏 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
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然以予故??
(2)晚乃步出城东??
(3)以后会未可期??
(4)稍稍伐去??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2分)
有
海
棠
一
株
特
繁
茂
每
岁
盛
开
必
携
客
置
酒
已
五
醉
其
下
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此木不为人所喜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然以予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往憩于尚氏之第
何陋之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2)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B.文章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
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
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
16.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下面的句子。(4分)
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答案
1.qǐn jiě zǎo xìng suì
2.(1)高兴的样子。
(2)考虑,想到。
(3)睡觉。
(4)共同,一起。
(5)形容水的澄澈。
(6)交错纵横。
(7)大概是。
3.[解析]
D A项,应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项,应为“相与/步于中庭”;C项,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忠 北宋
文学家 苏洵 苏辙 豪放
(2)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析]
D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复杂而微妙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6.(1)①C ②D ③A ④B
(2)示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示例)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树下有一个人不停地砍伐它,但是每砍一斧,砍过的地方便重新生长出来。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因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让他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作为惩罚。
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1)句根据语境判断为“门”。(2)句根据语境判断为“只是”。(3)句“苟”的意思主要有:①姑且,暂且;②苟且,随便;③如果,假如;④尚,或许。从这几个意思来看,解释为“如果,假如”比较合适。(4)句“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1)门。(2)只是。(3)如果,假如。
(4)吃饱(使……饱,让……饱)。
8.[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1)句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句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苟”,如果,假如;“观”,观赏的地方。
[答案]
(1)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如果有可观赏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9.[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题干要求“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积水空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月光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还可以从“交横”“空明”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角度来赏析。
[答案]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示例二:“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澄澈,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凡物皆有可观”和“吾安往而不乐”的意思。然后联系甲文,找到作者观物后感受到乐趣的事例,即夜游承天寺,观赏月下美景,感受到美景之乐的事例概括分析即可。
[答案]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遭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参考译文]
[乙]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果有可观赏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11.(1)可是,然而。
(2)步行,散步。
(3)预料。
(4)逐渐、渐渐。
12.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13.B
14.(1)(它)开的花又白又圆,好像很多大粒的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不平凡。
(2)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
15.[解析]
A “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错误,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的。
16.[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品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是理解句意,这句话主要写“我”小睡醒后,听到崔成老弹琴,优美的琴声感染了“我”;然后确定赏析的角度,从题干要求“写小事细节”“笔法细腻”“情趣盎然”等可以确定赏析的角度,如细节、词语、修辞等。答题时,要紧扣答题角度,联系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
这句话写“我”醉躺在小板阁上,醒了之后,听客人崔成老弹琴时的感受,优美的琴声像悲鸣的风、早晨的月亮。通过写这样的生活小事,表现了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参考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荣茂盛。每年花开的时候,(我)必然带着客人摆下酒宴,已经五次醉倒在这海棠之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的两三个人去观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市井平凡人,却因为我,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株海棠)。(园子里)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显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头颈。(它)开的花又白又圆,好像很多大粒的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逐渐要砍去,也是因为我,没有被砍掉。喝过酒之后,(我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儿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的琴,琴声像悲鸣的风、早晨的月亮,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是人间所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用它)来盛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进了何氏与韩氏的竹园。那时何氏正在竹林间做大堂,已经把地方开辟出来,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想要喝酒,我却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我)拜访了何氏的小园,跟他要了一丛橘树,移植到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得之将要到闽中去,以后(能否)见面无法预料,恳请我记下这次游玩的经历,作为日后的谈资。那时参寥不喝酒,用枣汤代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