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10: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与朱元思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缥碧(piāo)  
鸢飞(y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飘荡(dàng)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经纶(lún)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蝉则千转不穷
  
哀转久绝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猛浪若奔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疏条交映
5.下列句中加点的数词不是虚指的一项是
(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中的语句“      ,      ”形象凝练地表现出富春江江水急速奔腾之势。?
(2)《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表现江水的澄澈的句子是:      ,      。?
(3)《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的句子是:       ,  
  ;       ,  
   。?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
B.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之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蝉、猿的声音,既反衬山林之寂静,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光线随枝条疏密而忽明忽暗,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又是一个奇景。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两岸青山如黛,明秀雅致,有小三峡之称。沿岸的富阳有郁达夫故居和郁氏兄弟纪念馆。至桐庐境内,有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白云源融林海、奇石、碧溪、清泉、飞瀑、幻雾于一体,可与四川的九寨沟相媲美,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和神奇的美。它又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故里,素有“诗村”之誉,至今耕读之风不绝。从杭州出发,溯富春江、新安江而上,经富阳、桐庐、建德到千岛湖半岛上的淳安,历来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旅游风景线路。
(1)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上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给下联配上一个合适的上联。
上联:?
下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2)下面是某位导游的解说词,请根据语境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游客朋友们,置身于这样的山水之间,你们有什么感受呢?1
500多年前的大文学家吴均也曾来到富春江,“        , 
”,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充溢了他的心胸,于是他感叹道:“   
   ,  
   ;
     
 ,   
  。”游客朋友们,你们有同感吗?欢迎你们常来富春江游玩。?
【阅读理解】
(一)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
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住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元微之,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窥谷忘反?
(2)飞泉落于檐间?
(3)去我万里?
(4)或坐或睡?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4分)















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二)[2019·金华、丽水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洗心亭记
[唐]
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镂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选自《刘禹锡集》)
[注]
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抱恨黄泉
B.修竹万竿,夏含凉飔
修书一封
C.既志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故名洗心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15.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3分)
16.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3分)
答案
1.[解析]
D A项,“缥”应读“piǎo”;B项,“窥”应读“kuī”;C项,“俱”应读“jù”。
2.[解析]
B A项,独一无二的;停止。B项,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C项,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婉转。D项,向上;在上边。
3.[解析]
C A项,“转”同“啭”;B项,“反”同“返”;D项,“阙”同“缺”。
4.[解析]
D A项,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B项,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5.C 
6.(1)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2)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3)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7.[解析]
B “直接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错误,应是“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8.(1)示例:万丈见底,异水呈现猛浪态
(2)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9.(1)同“返”,返回。(2)在。(3)距,距离。
(4)有的。
10.[解析]
句子的意思是“于是建造一座草堂,(草堂)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11.(1)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
(2)大致就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12.[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结合甲文中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这是作者观赏美景时产生的联想,借景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结合乙文中的“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和作者对自己山中小屋的描述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和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对美景的向往和退隐避世的高洁志趣。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以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参考译文]
[乙]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一座草堂,(草堂)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作为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成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就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我)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挂念,现因此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的老朋友,距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
13.[解析]
A A项,两个“恨”都是“遗憾”的意思。B项,长,高;写。C项,记述,记载;立志。D项,所以;以前,从前的。
14.[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本文画线句意思为:(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山水风光,交织灿烂如锦绣。根据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即可断出三处停顿。
[答案]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5.[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本题中的“闲”写的是松树的情态,很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来松闲”又是作者写景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本无情,一切不过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而已,所以这个“闲”还表现出了作者此时此刻的闲适心态。
[答案]
“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
16.[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比较能力。比较“息心”“洗心”,可以扣住其中的“息”和“洗”,一个是平息之意,一个是去除之意,两者的意思截然不同,分别表明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不同态度。前者仅仅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抑制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而后者则是彻底抛却了对名利的想法,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以及我们对以前所学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的了解,不难明白刘禹锡将亭子命名为“洗心亭”的目的是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
[答案]
“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座,而吉祥寺尤为著名。(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山水风光,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的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令人目不暇接。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是僧人义然(修建的)。(他)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磬的木架,藤像蛟龙一样盘踞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义然上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起个名字,让它传播得更远呢!”我在这个亭子上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