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五第一单元(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五第一单元(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06: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 在 套子里

的 人
(俄)契诃夫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文中 “套子”的含义
2、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3、学习文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4、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问题反馈
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第一课时 预习课
预习文章,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梳理、把握小说的情节
思考下列问题:
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把自己装
在“套子”里?
2、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
3、为什么全城的人都被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 别里科夫死后不久,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l860~1904)
契诃夫
作者简介
契诃夫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代表作品主要有: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关于作品
(法)莫泊桑
(俄)契诃夫
(美)欧·亨利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 )
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等)
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幽默讽刺”。
艺术风格
背景介绍
这篇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并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创作于1898年。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别里科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典型形象。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
文本知识
讽刺小说
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以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来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表达某种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
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莫里哀的《伪君子》、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契诃夫以其卓越的讽刺手法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两个不朽的人物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段 落
主 要 情 节
序 幕
尾 声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故事主体

漫画事件(6—10)
开端
骑车事件(11-17)
发展
与华连卡弟弟的斗争(18-36)
高潮
结局
(1-5)
(6-37)
(38-40)
婚事失败(37)
小说情节梳理
梳理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5)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 “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6--37)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败,进一步揭露“套中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死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婚配情况:
生前职务:  
死亡地点:   
死亡日期:
死前精神状况:
特征:
人际关系:
口头禅:
未婚
某中学希腊文教师
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校男教工宿舍
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之弟柯瓦连科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推下楼梯,但彼未造成大的伤害。
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月之久。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死者档案”。
别里科夫

不详
形象探究
讨论1:
别里科夫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装住别里科夫的到底有哪些套子?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胆小孤僻)
(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狭隘惶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维护旧制度)
(沙皇卫道士)
(害怕新事物)
(顽固保守)
(现实的逃避者)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套子

比喻
束缚、禁锢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
装在套子里的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可怜之人: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畸形人
一个可恨之人:与周围一切新事物敌对,害怕变革,唯政府之命是从。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
——卫道士
一个可悲之人:人性扭曲,死守套子却死于套子。
——牺牲品
思考: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为什么
要把自己藏在套子里?
1、外在:高压统治的影响
2、内在:保守、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改变现状,因循守旧。
2、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   

恋爱
日常生活
主要情节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交锋
婚事风波
?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
骑自行车
当面交锋
性格
形象的刻画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
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胆小怕事
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
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
心里乱得很;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
倒过来用脑袋走路
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心慌意乱;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惧怕新事物
保守落后
虚伪保守
因循守旧
难堪极了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恋爱”故事的深刻意义
华连卡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别里科夫
结婚
尝试走出套子
恋爱失败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象征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合
别里科夫形象:
1、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2、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凶恶可怕的卫道士,又是牺牲品和受害者。
3、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3、为什么全城的人都被这个
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

旧势力顽固
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
革命力量弱
怕的根源: 沙皇专制制度
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
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为什么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
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又恢复旧样子”的。
别里科夫死后不久,
为什么“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刻画及对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了一个

的小人物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严酷统治下俄国僵死、腐朽的社会现实。
别里科夫个人的一幕幕丑剧、喜剧、悲剧,都是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因此,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封闭保守、胆小多疑、逃避现实、时时刻刻都在极力维护现行社会秩序
讽刺手法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赏析技巧
  
思考: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延伸拓展
提示: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当堂检测
别里科夫有:A.套子式的外表; B.套子式的论调; C.套子式的思想方式; D.套子式的生活习惯。

说明下列各句叙述的情况,属于哪一种(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字母)。
(1)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
(2)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
(3)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 )
(4)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
B
C
D
A
当堂检测
讽刺是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别里科夫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B.“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出什么乱子”的反复出现,写出了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谨小慎微的性格。
C.“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差点”二字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
D.“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一句,深刻表现了对别里科夫的轻蔑鄙视。
【答案】C 讽刺,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用讥讽的眼神,嘲笑的语气对着他人说。具体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
C项,“深含着对别里科夫的嘲讽、戏谑”错。句子运用幽默的语言,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差点”的作用是“预示了别里科夫的恋爱悲剧”。故选C。
课后练笔
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描述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的“套子”,学习使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