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部编版八上 第22课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微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语部编版八上 第22课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 微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16: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
考点聚焦
1、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知识梳理
《孟子》是“四书 ”之一,儒家经典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知识梳理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知识梳理
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技巧点睛
孟子反驳景春的部分,“子未学礼乎”和“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分别起什么作用?
前者是导入,后者是总结,与中间的长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论证。
技巧点睛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技巧点睛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尊严与骨气
民族气节
正义
拓展提升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提到的“大丈夫”准则在当今社会还有实用性吗?
这一准则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因为孟子提出的观点是对所有有志之士的要求,深刻隽永,任何时期都有教育意义,不会过时。
富贵、贫贱、威武
合乎道义
坚守原则
推崇、期望
思维导图
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