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考点聚焦
1、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及逐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2、辩证地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学会勇敢面
对生活中的困难。
知识梳理
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了什么样的句式?这六位古代圣贤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
文章开头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六位古代圣贤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知识梳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技巧点睛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技巧点睛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
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技巧点睛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举出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技巧点睛
本文语言内涵丰富,给人启迪,找出你认为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并做一点赏析。
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以骈句为主,结构整齐,增强了语言气势,告诉我们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就必须先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练。
拓展提升
请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本文观点。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内涵丰富
雄辩有力
气势非凡
死于安乐
思维导图
生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