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考点聚焦
1、了解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正确评价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对比、衬托手法以及神话结尾的运用。
2、学习愚公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争做时代的骄子。
知识梳理
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移山有什么困难?结果如何?
原因:
目的:
困难:
结果: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高大、工具简陋效率低、劳力少、路远往返用时长。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知识梳理
家里人与周围人对此事的反应怎样?
子孙“杂然相许”
妻子献疑曰:“……且焉置土石”
京城孀妻遗男 “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 “笑而止之”
知识梳理
智 叟
愚公之妻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献疑”
“笑而止”
关切
嘲笑
忧虑
讥讽
知识梳理
愚公坚持移山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愚公坚持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敢于斗争的老人形象。
技巧点睛
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苦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技巧点睛
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谁聪明谁愚蠢呢?
愚公:“不愚”,是大智大勇;
智叟:“不智”,鼠目寸光。
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技巧点睛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拓展提升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今天还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神话结尾
寓意深刻
对比衬托
伟大气魄、坚强毅力
思维导图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