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考点聚焦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
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语句,感受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知识梳理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每个段落描写的内容。
须发特点
面部轮廓、结构
面容表情
长相平平
外貌令人失望
目光犀利
蕴含丰富
眼睛具有威力
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
眼光犀利
知识梳理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外形的丑陋、平庸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知识梳理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第二部分为什么大肆铺排着力表现他的眼睛?
技巧点睛
从文中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例如: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种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拓展提升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拓展提升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托尔斯泰这样的人可以掌握世界的运作和知识财富。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外表丑陋
赞美崇敬
欲扬先抑
夸张比喻
灵魂高贵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