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9 13: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馨香(  )  老骥(  )  伏枥(  )
萧条(  )
禽兽(  )
罹凝寒(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将以遗所思?
(2)养怡之福??
(3)亭亭山上松??
?
(4)妻子象禽兽??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B.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填空。
(1)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2)剧哉边海民,       。
(曹植《梁甫行》)?
(3)      ,不但在天。
(曹操《龟虽寿》)?
(4)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5)《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也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       。?
(6)《庭中有奇树》中写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诗句是:      ?      。?
(7)《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      ,      。?
(8)《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衬托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      !?
(9)《梁甫行》中写海边人民衣不遮体、居无定所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  
  。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庭中有奇树》,回答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繁,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看到绿叶繁花,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美丽、那样芬芳,无奈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无可奈何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句中有自我安慰之意。
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有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6.“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你认为其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指出并简要赏析。
(二)阅读《赠从弟》(其二),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东汉]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情深意长。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8.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9.依据“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发挥想象,写一段景物描写。(40字左右)
10.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阅读《龟虽寿》,回答问题。
龟虽寿
[东汉]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指出我们应该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而不要虚度一生。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气概,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运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四)阅读《梁甫行》,回答问题。
梁甫行
[三国]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15.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xīn jì lì xiāo qín lí
2.(1)给予,馈赠。(2)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3)挺拔的样子。(4)妻子儿女。
3.[解析]
D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1)冰霜正惨凄
(2)寄身于草野
(3)盈缩之期
(4)攀条折其荣
(5)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6)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7)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8)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9)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5.[解析]
BE B项,“不经意间”有误。从前两句中的“绿叶发华滋”可知,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赏“奇树”的。E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女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分别的时间太长了,有感而发。
6.示例:“盈”字用得最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女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表现出女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7.C
8.“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挺拔刚劲(坚韧)。
9.示例: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遒劲,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不动。
10.象征手法。全诗以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
11.[解析]
B 全诗的核心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解析]
B A项,“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表述错误,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项,“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表述错误,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品质”;D项,《龟虽寿》是直抒胸臆,《观沧海》是借景抒情,且“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只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13.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气概。
14.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子里自在地行走。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生活的贫苦。
15.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地描写了海边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海边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