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A、B、C、D分别代表哪个营养级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A、B、C、D分别代表哪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A、B、C、D分别代表哪个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请计算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请计算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0.9÷15.9=5.7%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请比较此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和输出的总能量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请比较此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和输出的总能量
输入: 870.7 输出: 785.5
请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表明碳元素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CO2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CO2和碳酸盐等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等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各种有机物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各种有机物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CO2
CO2和碳酸盐等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各种有机物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CO2
CO2和碳酸盐等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各种有机物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O2
CO2和碳酸盐等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主要循环形式:
CO2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各种有机物
碳进入空气的主要过程: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主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过程: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O2和碳酸盐等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物质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循环性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全球流动、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全球流动、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全球流动、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联系
全球流动、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形成原因:
危害:
解决措施:
形成原因:
危害:
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解决措施:
形成原因:
危害:
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解决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形成原因:
危害:
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解决措施: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植树造林,扩大光合作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