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二)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4 18:31:11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二)
一、实验突破(共8题;共21分)
1.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下列有关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B.?先加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
证明CO2密度
大于空气
检验CO2的化学性质
证明CO2能灭火
A.?A??????????????????????????????????B.?B??????????????????????????????????C.?C??????????????????????????????????D.?D
3.向滴入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水溶液显红色,将此溶液加热,观察到溶液(??

A.?由浅红色变成紫色???????????????B.?变成无色???????????????C.?变浑浊???????????????D.?变成蓝色
4.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得出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结合状况不同
5.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
6.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甲 
????????????????????  ??

(1)写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________。
(4)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入一定量的水,________。
7.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
③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与装置C中的导管连接顺序是a→d

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8.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如图所示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A.稀硫酸;B.锌粒;C.3%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CaCO3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以下各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在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名称)。
(3)反应开始后,装置G中由于CO2+H2O=H2CO3

生成的H2CO3使紫色石蕊变为浅红色,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则装置H处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突破
1.【答案】
D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操作顺序分析。
【解答】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装药品时应先装固体后装液体,不符合题意;
C、应先检验集气瓶中收集气体已满再将气体导气管从集气瓶中取出,不符合题意;
D、检验性质时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A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各实验现象结合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实验目的对比分析。
【解答】A、该实验现象不能排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变小的可能,且也无法证明溶解的体积,符合题意;
B、根据倒入二氧化碳的杠杆一端下沉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C、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D、根据蜡烛熄灭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
A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因碳酸不稳定,加热后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由红色会再变回紫色;
故答案为:A。
4.【答案】
B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及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
【解答】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持续进行,但用粉末状大理石则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B。
5.【答案】
(1)B
(2)H2O+CO2=H2CO3
(3)①③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各实验的实验目的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现象及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1)A图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B是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的实验,C是证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所以A和C证明的是化学性质,B既证明了化学性质又证明了物理性质;
(2)A中石蕊试液浸泡过的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3)图C中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且装置内压强变小,所以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故答案为:(1)B;(2)
H2O+CO2=H2CO3
;(3)
①③

6.【答案】
(1)CaCO2+2HCl=CaCl2+CO2↑+H2O
(2)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试管
(3)控制反应速率,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4)向长颈漏斗中加;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考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4)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
【解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2+2HCl=CaCl2+CO2↑+H2O

(2)仪器a为长颈漏斗,b为集气瓶,c为铁架台,d为试管;
(3)改进后的装置可通过控制固体与液体的接触与分离达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目的;
(4)检查乙装置气密性时可向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水,
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1)
CaCO2+2HCl=CaCl2+CO2↑+H2O
;(2)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试管
;(3)
控制反应速率,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4)
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7.【答案】
(1)药品使用稀硫酸;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
(2)CaCO3+2HCl=CaCl2+H2O+CO2↑;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发生装置的要求分析;
(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操作步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1)A中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错误,所以药品稀硫酸错误;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故答案为:(1)药品使用稀硫酸;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2)CaCO3+2HCl=CaCl2+H2O+CO2↑
;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8.【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H2O2
2H2O+O2↑;稀盐酸
(3)化合
(4)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在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定义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原理分析。
【解答】(1)该装置利用气体产生的压力使试管内药品间发生反应,所以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反应开始后,B中产生氢气进入C中,压迫C中过氧化氢溶液进入D中,所以D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G中出现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在G中生成,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有二氧化碳进入H,则F为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E中液体可能是稀盐酸;
(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装置H中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H的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2)
2H2O2
2H2O+O2↑
;稀盐酸;(3)化合;(4)
CO2+Ca(OH)2=CaCO3↓+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二)
一、实验突破(共8题;共21分)
1.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下列有关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B.?先加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答案】
D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操作顺序分析。
【解答】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装药品时应先装固体后装液体,不符合题意;
C、应先检验集气瓶中收集气体已满再将气体导气管从集气瓶中取出,不符合题意;
D、检验性质时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
证明CO2密度
大于空气
检验CO2的化学性质
证明CO2能灭火
A.?A??????????????????????????????????B.?B??????????????????????????????????C.?C??????????????????????????????????D.?D
【答案】
A
【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各实验现象结合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与实验目的对比分析。
【解答】A、该实验现象不能排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装置内气压变小的可能,且也无法证明溶解的体积,符合题意;
B、根据倒入二氧化碳的杠杆一端下沉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C、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D、根据蜡烛熄灭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向滴入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水溶液显红色,将此溶液加热,观察到溶液(??

A.?由浅红色变成紫色???????????????B.?变成无色???????????????C.?变浑浊???????????????D.?变成蓝色
【答案】
A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解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因碳酸不稳定,加热后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由红色会再变回紫色;
故答案为:A。
4.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得出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结合状况不同
【答案】
B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及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
【解答】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持续进行,但用粉末状大理石则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B。
5.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
【答案】
(1)B
(2)H2O+CO2=H2CO3
(3)①③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各实验的实验目的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现象及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1)A图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B是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的实验,C是证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所以A和C证明的是化学性质,B既证明了化学性质又证明了物理性质;
(2)A中石蕊试液浸泡过的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3)图C中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且装置内压强变小,所以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故答案为:(1)B;(2)
H2O+CO2=H2CO3
;(3)
①③

6.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
 
甲 
????????????????????  ??

(1)写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________。
(4)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入一定量的水,________。
【答案】
(1)CaCO2+2HCl=CaCl2+CO2↑+H2O
(2)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试管
(3)控制反应速率,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4)向长颈漏斗中加;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考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4)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
【解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2+2HCl=CaCl2+CO2↑+H2O

(2)仪器a为长颈漏斗,b为集气瓶,c为铁架台,d为试管;
(3)改进后的装置可通过控制固体与液体的接触与分离达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目的;
(4)检查乙装置气密性时可向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水,
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1)
CaCO2+2HCl=CaCl2+CO2↑+H2O
;(2)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试管
;(3)
控制反应速率,可随时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4)
使漏斗的下端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7.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A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
③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与装置C中的导管连接顺序是a→d

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答案】
(1)药品使用稀硫酸;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
(2)CaCO3+2HCl=CaCl2+H2O+CO2↑;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发生装置的要求分析;
(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操作步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1)A中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错误,所以药品稀硫酸错误;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故答案为:(1)药品使用稀硫酸;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2)CaCO3+2HCl=CaCl2+H2O+CO2↑
;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8.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如图所示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A.稀硫酸;B.锌粒;C.3%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CaCO3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以下各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在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名称)。
(3)反应开始后,装置G中由于CO2+H2O=H2CO3

生成的H2CO3使紫色石蕊变为浅红色,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装置H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则装置H处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H2O2
2H2O+O2↑;稀盐酸
(3)化合
(4)CO2+Ca(OH)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密闭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在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分析;
(3)根据化合反应定义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及原理分析。
【解答】(1)该装置利用气体产生的压力使试管内药品间发生反应,所以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反应开始后,B中产生氢气进入C中,压迫C中过氧化氢溶液进入D中,所以D中发生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G中出现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在G中生成,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有二氧化碳进入H,则F为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E中液体可能是稀盐酸;
(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装置H中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H的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2)
2H2O2
2H2O+O2↑
;稀盐酸;(3)化合;(4)
CO2+Ca(OH)2=CaCO3↓+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