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一)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4 18:31:1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一)
一、实验突破
1.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气体、收集气体等常见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 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若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则先检查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后点火 ,不符合题意;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 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解答】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所以该题选C.
【分析】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求与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常温下反应不需要加热,而装置中是加热装置,因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B、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C、开始产生气泡含有装置内的空气,所以 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要求分析;
B、根据氧气收集装置及导管的要求分析;
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D、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符合题意;
B、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处,图中导管过短,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证明已满,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能与氧气的纯度有关,结合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不会影响氧气的浓度,从而不会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较纯净,不会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C、 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氧气不会逸出,不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会使收集氧气不纯,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
(2)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
(3)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防止氧气逸散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放置的正确操作分析;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3)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1) 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防止氧气逸散 ;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因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燃烧停止后 ,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3)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 二氧化碳 ;
故答案为:(1) 防止氧气逸散 ;(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碳+氧气 二氧化碳 。
7.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
【答案】(1)试管;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催化剂
(2)过氧化氢 水+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E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原理及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 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等;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2)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在加入试剂之间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瓶底要存留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答案为:(1)试管;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2) 过氧化氢 水+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3)E。
8.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
【答案】(1)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
(3)B
(4)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3)根据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分析;
(4)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解答】(1)由发生装置为加热装置可知,该同学制取氧气选用的是高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2) 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可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 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开始冒出的气泡中混有大量空气,要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气体;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证明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的方法就是证明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方法是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 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 ;(3)B;(4)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分组实验(一)
一、实验突破
1.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 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4.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
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
6.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
(2)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
(3)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7.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   (填一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
8.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气体、收集气体等常见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 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若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则先检查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后点火 ,不符合题意;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解答】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所以该题选C.
【分析】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答案】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求与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常温下反应不需要加热,而装置中是加热装置,因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B、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C、开始产生气泡含有装置内的空气,所以 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不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要求分析;
B、根据氧气收集装置及导管的要求分析;
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D、根据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且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符合题意;
B、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处,图中导管过短,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证明已满,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能与氧气的纯度有关,结合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A、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 不会影响氧气的浓度,从而不会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较纯净,不会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C、 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氧气不会逸出,不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会使收集氧气不纯,影响木炭燃烧的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1)防止氧气逸散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碳+氧气 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放置的正确操作分析;
(2)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3)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1) 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防止氧气逸散 ;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因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燃烧停止后 ,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3)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 二氧化碳 ;
故答案为:(1) 防止氧气逸散 ;(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碳+氧气 二氧化碳 。
7.【答案】(1)试管;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催化剂
(2)过氧化氢 水+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E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二氧化锰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原理及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 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可选用A装置,其中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等;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2)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在加入试剂之间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瓶底要存留少量水以吸收二氧化硫,所以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答案为:(1)试管;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2) 过氧化氢 水+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3)E。
8.【答案】(1)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
(3)B
(4)木炭剧烈燃烧,发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
(2)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3)根据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分析;
(4)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解答】(1)由发生装置为加热装置可知,该同学制取氧气选用的是高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2) 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可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 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开始冒出的气泡中混有大量空气,要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气体;
(4)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证明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的方法就是证明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方法是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故答案为:(1)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 用酒精灯给试管微热 ;(3)B;(4) 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