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思考与讨论: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哪些?
这些环境问题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与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关系?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土地荒漠化
海洋生物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1月29日,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各国政要汇聚一堂,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
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石油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而这片海洋也成为了生命墓地。
地球之殇:油污下的沉重生命
2009年9月,一位海洋摄影师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拍摄到冰盖融化形成的天然雕塑“哭泣的脸”。这似乎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警告—地球母亲正在为我们的环境状况担忧。“她”那只不愿张开的眼睛里饱含痛苦,而“眼泪”—冰盖融化而成的水则不断地流着。
也许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冰川下沉睡的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而远隔数万公里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不断融化的冰川随时都会将他们埋葬海底。
地球之殇:北极熊要对人类说再见
北极熊终日与冰相伴相随,无论在陆地上,还是在海岸,北极熊都可以快速穿梭于冰层和雪地,时速可达60公里,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但他们却难逃灭顶之灾。
地球之殇:科技文明的“殉葬者”
随着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电子垃圾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电子垃圾中还有大量的有毒物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追求科技文明的同时,是否也要成为“殉葬者”?
地球之殇:三江源的“气候难民”
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随着环境的破坏,人类已难以生存。当地居民被迫搬迁他乡成了“气候难民”。三江源还是中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一旦消融,将是十三亿人的水源噩梦。不知道多少年后,将要增加十三亿的“气候难民”。
自学思考: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
间接价值(生态价值)
直接价值
二、保护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
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易地保护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保护。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必然的选择
孟子、庄子等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老子说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些观念体现出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们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必然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