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
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
刺激:
应答:
下部伸长区不均匀生长
(背光侧快于向光侧)
单侧光
弯向光源生长
根尖
胚芽鞘
1880,达尔文的实验
胚芽鞘的尖端与生长有关。
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胚芽鞘接受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下部伸长区?
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后,怎样影响下部伸长区生长?
1910,詹森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通过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来影响下部的生长。
云母片-物质不能透过;
琼脂片-物质可能透过。
1914,拜尔的实验
尖端产生的物质在下部分布不均匀导致不均匀生长。
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怎样导致伸长区不均匀生长?
1928,温特的实验
改进
温特将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假设一:单侧光能促使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假设二:单侧光促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结论: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横向运输)
单侧光怎样使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
光
↑
↗
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还是下部?
光
结论: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
云母片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生长素在哪里产生?
感受单侧光刺激在哪里?
生长部位在哪里?
单侧光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背光侧和向光侧哪个生长快?
尖端
尖端
下部伸长区
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
使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多。
促进生长
背光侧
光
注意:
1、有光、无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能透过琼脂。
3、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使去尖胚芽鞘生长,
但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
↑
×
↗
×
↗
↑
↑
×
光
×
↖
↗
光
光
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两个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总产量相同):
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缓慢)
1880,达尔文
1910,詹森
1914,拜尔
1928,温特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1934,郭葛的发现:
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吲哚乙酸(IAA)
后来,科学家从植物体内先后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乙酸(IAA) 、苯乙酸(PAA) 、吲哚丁酸(IBA)
生长素 de 合成:
生长素 de 运输:
原料:
色氨酸
部位:
幼嫩的芽和叶、发育的种子
纵向
横向:
幼嫩部位:
成熟组织: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通过韧皮部运输
单侧光、重力、离心作用
(主动运输)
光
极性运输
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f>a=b=d=e>g>c B.a=f>d=e>b=g>c
C.c>a=f>d=e>b=g D.c>f=d>a=b>e=g
云母片
A
生长素 de 生理作用
0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根
芽
茎
无生长素时的生长速度
生长素浓度
分析以下的坐标曲线,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0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无生长素时的生长速度
注:B-最适浓度、C-促抑转折点
AB-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BC-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减弱,
CD-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芽
A
B
C
D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低浓度促进发芽,高浓度抑制发芽。
3、低浓度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疏花疏果。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0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根
芽
茎
无生长素时的生长速度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不一样:
根>芽>茎
1、C和D、A和B的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如何?
2、为什么茎和根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茎背地性 & 根向地性的原因
茎背地性 & 根向地性的原因
由于______作用,生长素浓度:C___D,A___B
茎对生长素________,高浓度_______________,生长速度C______D,因此背地生长。
根对生长素______,高浓度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生长速度A______B,因此向地生长。
重力
>
>
不敏感
促进作用较大
>
敏感
<
抑制生长
若茎C点的浓度是n,则D点浓度是__________.
若茎D点的浓度是m,则C点浓度是__________.
若根A点的浓度是n,则B点浓度是__________.
若根B点的浓度是m,则A点浓度是__________.
判断生长素浓度:
小于m
大于m,小于n
大于m,小于n
大于n
地球上:倒放植株的茎背地生长
根向地生长
太空中的植株如果倒放,根和茎怎样生长呢?
顶芽优先发育,侧芽发育受抑制。
果树、棉花等的剪枝、摘心、打顶
应用:
机理:顶芽产生生长素,发生极性运输,
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
摘除顶芽,
侧芽抑制解除。
存在顶芽,侧芽抑制。
含生长素羊毛脂,
侧芽抑制。
果树摘心(打顶)
--指将枝干的顶芽摘除,
摘心后会造成侧枝旺盛生长。
棉花摘心
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萘乙酸 ( NAA )
2,4-二氯苯氧乙酸( 2,4-D )
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
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之一
促进幼苗生根
促进插条生根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之二
防止落花落果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之三
——培养无子果实
生长素
生长素
子房
子房壁
胚 珠
果皮
种子
果实
胚 珠
(含卵细胞)
子房壁
子房
果皮
种子
果实
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由__________提供。
胚珠要发育成种子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发育的种子
已经受精
一般情况下,果实会不会无籽?
要想培育出无籽果实,有什么办法?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之三
——培养无子果实
方法:
去雄(花蕾期)→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无籽番茄
无籽辣椒
无籽黄瓜
实例:
无籽西瓜
培育过程
秋水仙素处理
二倍体
联会紊乱
花粉刺激
三倍体结实
2N
2N
4N
3N
2N
无籽果实
秋水仙素处理
×
花粉刺激
联会紊乱
结无子果实
正常番茄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要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雌蕊的柱头上,此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
如果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得到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
A. 36条 B. 24条 C. 12条 D. 6条
B
A
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之四
除草剂
-高浓度2,4-D溶液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
D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物质。
内源性
可转移性
微量高效性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特点→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植物激素的种类→
促进果实成熟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熟果实含量最多
植物体各个部位
乙烯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
促进衰老和脱落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脱落酸
促进细胞分裂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根尖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伸长
种子萌发
果实成熟
普遍存在植物体内
幼芽、幼根
发育的种子
赤霉素
生理功能
存在较多的部位
合成部位
名称
植物激素
促进生长、生根、果实发育
普遍存在植物体内
幼芽、幼根
发育的种子
生长素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生长素与棉花的落花落果无关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E.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F.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ACD
动、植物激素的比较
①由自身产生
②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
③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
相同点
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器官
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作用部位
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
产生部位
不同点
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
名称
类别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如:生长素类似物(NAA、2,4-D)
乙烯利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
1) 容易合成
2) 原料广泛
3) 效果稳定
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籽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是( )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用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
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发挥作用的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只有一个作用基团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C
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如下图),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 )
C
最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
A.茎的背地性 B.茎的向光性
C.植物的顶端优势 D.无子番茄的培育
C
THE END,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