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02 12:4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LOGO
每课一练(第一课)
第一关
1、该工程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在当时有何重要地位?
2、该工程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是 和 。
3、观察图,请你写出隋炀帝出游江南从洛阳南下余杭所经过的运河河段。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古代在没有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蓄力进行,运输量小、速度慢、费用高。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路运输来,运输量大,速度快,费用低。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绩
1、材料一中的“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是指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工程?隋朝能完成该工程有哪些有利条件?
1
2、“此河”通航后,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3、“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至今千里赖通波”对今天来说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意。皮日休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看问题比较全面,评价也比较中肯。
4、正确。因为大运河至今仍在通航,我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了大运河河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关于隋炀帝专为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说法太绝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有观赏江南美景的私欲。
第二关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他年年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离宫,从行的人几十万,骚扰地方百姓,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他三次发兵进攻高丽(今朝鲜半岛)。隋炀帝的暴政,终于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611年,大起义首先爆发于山东。618年3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率军士发动兵变,冲入江都宫中,用绸巾将隋炀帝缢死,繁盛一时的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目录
材料中是怎样评价隋炀帝的?
为什么繁盛一时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后世统治者应从隋的灭亡中吸取哪些教训?
(3)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等。
(1)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2)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导致了各地的农民起义。
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肯田
粮仓
三千多万人
一千九百多万顷
长安太仓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五千五百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肯田扩大
粮仓丰实
材料二
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社会的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隋朝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朝统治者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内容
比一比
1、简述两项工程的主要功能。
2、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2)都江堰的修建,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但为修建大运河,隋炀帝过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1)左:防洪灌溉;右: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
3、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