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与热力状况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全球性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气旋与反气旋
锋面气旋
锋面系统
大气运动变化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气候形成的因素
能力要求: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
1、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
辐射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射向地面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射向宇宙
空间
大气上界
吸收、散射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削
弱
地面吸收
▲ 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强弱取决于什么因素?
③
⑦
⑥
④
②
①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 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和②较小 B. ②和③较小
C. ③和④较小 D. ①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 ①小②大 B. ①大③小
C. ③小⑦大 D. ④大⑥小
B
B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上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
结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热力环流
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⑵ A、B两地受热的是 地,
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
④
⑤
B
膨胀上升
收缩下沉
A
小结: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⑶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⑷画出A、B近地面的等压面。
⑸总结出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区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
下凹气压偏低,上凸气压偏高。
C
D
气流上升
市 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城市热力环流的形成
郊 区
郊 区
热
1、观察下图,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
在图中哪个位置?为什么?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3、卫星城应建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
A(D)
B&C
A(D)
D
B
C
E
A
(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回答下题。
1.该图反映出北京出现了什么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
(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2.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能达 ( )
A.3.1℃C.1.7℃C
解题方法:
读准等温差 明确区域温度范围 作出差值
(04高考)北京城市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3.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思路:温度 、降水量、天气间的关系
(温度高 气流上升 多阴雨 降水量多)
B
3、全球气压带风带 标出字母表示区域的气压带风带
A
B
C
D
E
F
G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如何?
⑴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⑵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 西北风 ⑶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2008年江苏地理卷)右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⑶题。
C
A
D
思路:明确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4.季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⑵C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气候;D处属于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
⑶由以上问题归纳出季风气候的成因。
太平洋
印度洋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东 南
西 南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东 南
雨
(07宁夏卷)上左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右图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方法:温度 气压 等压面凸向
C
材料一: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干旱。干旱特征:降水严重偏少;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深;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江河持续偏枯,库区蓄水严重不足。历史罕见。中国首次拉响Ⅰ级抗旱警报。
材料二:下图为此次旱情严重的15个省、市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干旱严重的省市大部分分布在 带(温度带),该温度带主要的粮食作物 。
(2)这次旱情较往年同期严重,可能的原因有( )
①偏北气流较强盛 ②偏南气流较弱 ③副高位置异常
④全球气候异常 ⑤2009年台风异常偏少
⑥地方政府领导不利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⑥
(3)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即使遇到比较大的干旱,粮食单产却不一定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4)出现旱情要尽最大努力不让它发展成为“旱灾”,请你从技术、工程措施方面提出抗旱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