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章末复习总结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
21世纪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问题
人口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形成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我国面临着十个方面的人口问题:
(1)就业压力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增长与城市下岗工人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同时,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还将加大就业压力。
(2)人口贫困问题
(3)人口老龄化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达881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4)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失业下岗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将受到严峻挑战。
(5)人户分离问题:长期以来统一过死的户口迁移制度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从而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6)人口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户籍管理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困难,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人口统计方式落后,统计数据不准确等方面。
(7)人口性别比问题:21世纪我国人口性别比问题不仅表现为总人口的性别比偏高,更重要的是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调。
(8)人口素质问题:在人口文化素质方面主要是文盲比例的地区差异问题,在人口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是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偏高。
(9)人口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0)人口城市化问题
2.全面做好我国的人口工作
(1)继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先决条件。
(2)做好人口发展规划
“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6亿,主要任务是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为此,要通过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政策、制度、政府组织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人口发展的综合治理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例1
据有关统计,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3 亿人,预计到2014年将达2亿人,2037年将超过4亿人。同时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会,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
(2)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是( )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21世纪我国的人口问题。第(1)题,人口的增长不但取决于自然增长率,还要看人口基数,近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人口基数仍很庞大。第(2)题,西部大开发可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利于缓解就业紧张的形势。第(3)题,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稍高。
【答案】 (1)A (2)A (3)D
专题二
我国“民工流”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工流”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2007年5月25日,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为1.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0.5亿,在跨省流动人口中,九成以上为16岁及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具有较强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是跨省流动人口的主流。
例2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2)下列省区中,属于跨省流动人口集中流入的省区是(多选)( )
A.广东省 B.上海市 C.四川省 D.河南省 E.浙江省 F.安徽省 G.北京市
(3)在我国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中,以农村人口为主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为什么?
(4)在跨省流动人口中主要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试分析其对流出地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民工流”的相关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民工流”的出现是因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客观上存在着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由贫穷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流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出地的人地矛盾,但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地区劳动力缺乏,导致农业发展中田地荒芜,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答案】 (1)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省、市、自治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工矿区
(2)ABEG
(3)以农村人口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口流动的强大推力;国家对户籍管理政策的调整,为流动人口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拉大,成为形成大量流动人口的巨大拉力。
(4)因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导致了一些人口集中流出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相对缺乏,大量耕地无人耕种,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一部分农村家庭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功能开始弱化,婚姻、情感生活面临新的挑战等新的社会问题。
专题三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
类型、特点及其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现总结如下: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例3
(1)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 相似(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统计图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甲图中反映的是该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口变动状况及将来的变化趋势;②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目前已达较低水平;③乙图中提供了四种人口年龄构成状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甲图的人口变动准确判定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1)A (2)C
章末综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