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免疫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免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03 17: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节免疫
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第二道
第三道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非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
免疫
两种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先天具备 后天获得
特点 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 出现较慢,专一性强,强度大
相互关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
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等)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大分子性
3)特异性
(三)抗原和抗体
包括外来物质;自身组织和细胞(特殊)。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体的概念:
(三)抗原和抗体
抗体的化学本质: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球蛋白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四)体液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T细胞
B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刺激
记忆细胞
2)反应阶段:
(四)体液免疫
B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原刺激
效应B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1)感应阶段:
(五)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
T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记忆细胞
2)反应阶段:
(五)细胞免疫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五)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密切接触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
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
三个阶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产生效
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产生效
应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免疫小结
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    环境平衡稳定的功能。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免疫    反应,对其它抗原无效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
过程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 反应阶段: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
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完成,消灭    未进入细胞的抗原 细胞免疫:由免疫效应细胞完成,    可消灭进入细胞内的抗原。
种类
1.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
的蛇毒液注入家兔的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 特异性免疫、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A
B
2.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
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依次是
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
B. 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
C. 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
D. 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症等
(一)过敏反应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一)过敏反应
机理:
过敏原
机体
效应B细胞
抗体
刺激
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的某些细胞表面
吸附
产生
(一)过敏反应
过敏原
某些细胞
组织胺等
再次刺激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导致
释放
机理:
与抗体结合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二)自身免疫病
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二)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相似
抗体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进攻
进攻
(三)免疫缺陷症
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五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五 免疫学的应用
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患者患过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自然产生了免疫力。
: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
: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
五 免疫学的应用
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