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张PPT)
高中地理
必修一课件
邱文祥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一课时)
一、地球的自转
观察实物演示
地球自转
方向
中心
速度
意义
地轴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角速度:除极点外,各点相等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偏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周期
一个恒星日或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点是相等的,均是15度/小时,即1度/4分钟。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赤道最大,为1670千米/小时,然后,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
夜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自转
1.
昼
夜
更
替
思考: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更替?
度日如年
昏线
晨线
2.晨昏线(圈)
晨线
A
P
B
晨线
昏线
俯视图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 从黑夜过渡到白天;
昏线: 从白天过渡到黑夜.
晨昏线
(晨线)
N
线晨
昏线
晨线
晨线
晨线
地平面
3.太阳高度角
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简称太阳高度。
地平面
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度
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 0 度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 0°
= 0°
< 0°
正午太阳高度——某地12:00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昼夜交替的周期
1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
恒星日
24小时
23时56分4秒
昼夜更替意义:
(二)使地表温差不大,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一)古代用做计时
结论1.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钟;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8点钟。受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
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结论2.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
结论3.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 .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南左北右,赤道上无偏转)
判断下列各地在南北哪一半球?
A
B
C
原方向
偏向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三、使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时区知识小结
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个经度,相差一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个小时。
3.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已知经度求时间
步骤:求出经度差 用经度差除以15度 向东加向西减
2.已知时区求时间
步骤:弄清各点所在时区 求出时区差 向东加向西减
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72.5°
180°
172.5°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1.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一致。
2.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减一天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加一天
如果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于9月1日20时举行,杨振宁教授受邀参加。他计划于当地时间(西八区)8月31日4时乘飞机赶往北京,途中飞行时间15小时,试问他能准时出席开幕式?
练习: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二课时)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
“一轴两面三角度” 的特点: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 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 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
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地球公转
轨道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意义
椭圆,一月在近日点,七月在远日点
自西向东
1年,约为365天5时48分46 秒
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表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时间 直射点位移
冬至~
下年夏至 从南纬23度26分 到北纬23度26分
夏至
冬至 到北纬23度26分 从南纬23度26分
移动路线: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自转
地
轴
由西向东
北极看:逆时针;
南极看:顺时针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地球公转
太阳
由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度26分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S
N
23°26′N
23°26′S
66°34′N
66°34′S
3.21春分
6.22夏至
9.23秋分
12.22冬至
次年3.21春分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D
A
B
C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显然,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夏至
冬至
春分秋分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相对地平线的夹角
范围:0——90度
2.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时间12时的太阳高度
H = 90- 纬度差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如何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南北房屋的间距,雨棚的安装
N
S
12月22日
地球公转的意义
地面
太阳
吸热板
H
R
∠H+∠R=90°
h
H
L
L=h·ctgH
三.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1.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2.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情况相反。
3.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S
N
6月22日
地球公转的意义
S
N
12月22日
S
N
3月21日或9月23日
四、四季的划分
1.四季作为一种天文现象,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是过度季节。
2.按气候统计工作划分四季: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3.农历划分:
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划分四季。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三课时)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
(一)概念:
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
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
晨昏线特点
A
C
B
D
N
S
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
晨昏线的判读方法1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
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
箭头法
分界线上任取一点,自转方向作箭头,箭头指向昼半球------晨线,自转方向作箭头,箭头指向夜半球------昏线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在的晨昏线部分-----晨线
晨昏线的判读方法2
练习:判断B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
A点的昼长是 小时。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即:
昼长=昼弧所占该纬线的比例×24时
=经度/15度
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即:
夜长=夜弧所占该纬线的比例×24时
=经度/15度。
东
一、地方时
1、地方时的含义:
人们把太阳在当地天空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钟,并由此等分全天时间的一种计时方法
更接近新的一天
太
阳
光
从地方时的含义可知,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
不同的时刻,因此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而在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边的地点,其时刻要比
偏西地点的时刻早。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夜半球的中央经线0时/24时;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12时;
3.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时;
5.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时.
例1
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0时,东经116°的地方时是多少
经度差=116 °-0 °=116 °;
时间差=116 °×4=464分钟﹦7小时44分钟
116°的地方时是0时+7小时44分钟
=7小时44分钟
例2
我国最东端东经135度,最西端东经73度,当最东端为12时,最西端是何时
首先求两地的经度差:135 ° -73 ° =62 °
两地的时间差是:62 ° ×4=248分钟
或者是:62 °/15 °=4小时8分钟
最西端的时间:12时-248分钟=7时52分钟
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知东求西用减)经度差求算方法是同侧用减,异侧用加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四课时)
时区和区时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国际上统一划分了时区.
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区时,又叫标准时。
二、时区及其划分
1、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
2、以0 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 ,合计
为15 ,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二、时区及其划分
【练习】读世界时区图,观察思考:
1)既不属东时区、又不属西时区的时区是哪一个?
它是如何划分的?
2)从图上看,全球共划分为中时区和东、西各十二个
时区,合计实际上有25个时区,这是怎回事?
----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是一个特殊的时区
①东12时区的中央经线=15°×12E=180°E
东12时区的范围:理论上是 15°×12E±7.5°即 172.5°E-- 180°E-- 187.5°E(但是180°E-- 187.5°E不存在)实际上是180°E----172.5°E
①西12时区的中央经线=15°×12W=180°W
西12时区的范围:理论上是 15°×12W±7.5° 即 180°W--
187.5°W --180°W----172.5°W (但是187.5°W --180°W-不存在)实际上是180°W----172.5°W
180°
172.5°E
172.5°W
结论: ①全球共24个时区的经度范围,有25个时区名称
②东、西12时区各只有7.5°的跨度范围,180°经线为其共同的中央经线
东12区
东11区
西12区
西11区
三、区时
1、含义:
各时区按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内统一使用
的时间。
2、计算方法:
【记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
【记住】中央经线的度数=15°×该时区的时区序号 (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①时区差的计算:
若两时区在中时区的异侧,则时区差等于两时区序号之和
.........同侧.............差
②±号的选取:知西求东用加,知东求西用减
若所求区时所在的时区在已知区时所在时区的东侧取+
....................西侧取—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
0°
7.5°E
7.5°W
15°E
中时区
22.5°E
东一区
n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15°n (n=0,1,2,…12)
n时区的经度范围=15°n±7.5° (n=0,1,2,…12)
某地所在时区=该地经度/15°(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30°E
37.5°E
东二区
3、“北京时间”
我国统一使用的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 E的地方时。
【思考】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吗?如果不是,两者有何差别?
国际标准时间:
国际上规定,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即0时区的区时)作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称国际标准时间,即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常用于国际协定、国际通讯、天文观测和推算以及一些国际性事务中,以取得全球的一致性。在航海定位和基地科考中更有广泛的应用。
时间的换算题
1.已知经度,求时区?
某地经度÷15度,取整数为该地时区数。
(余数大于7.5度进一)
如:
东经78度:东5区;(余3<7.5)
东经83度:东6区。(余8>7.5)
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差× 1小时(知西求东用加,知东求西用减 ).
时区差的求法:在零时区的两侧时区相加,同侧相减(异加同减)
如:北京(东8区)5月2日20时,纽约(西5区)时何时
纽约的时间:5月2日20时+(8+5) ×1 = 5月2日33时
=5月3日9时
希腊雅典(东二区)19时向世界转播体育比赛实况,我国的体育爱好者在电视中看到该实况的时间是
A.13时 B.次日凌晨1时
C.次日17时 D.23时
关于区时计算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区时计算采用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的时间,以该数值减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减去结果的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时刻。
②日期加减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月及平年、闰
年等因素。
③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统一时间标准。
④若有航程日期,在已算好的时间上,再加上航行
的时间。
日界线
1、含义:地球上分隔两个相邻日期的分界线。广义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另一条是某一时刻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
2、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国际上两个相邻日期的分界线。
180°经线是地球上经度划分的终点度数,也是东、西十二时区的分界线和共同的中央经线,尤其是该经线大部分经过海洋和人烟稀少的地方,造成一国分属两个
日期的情况较少。
由于180°经线毕竟经过了一些人口
居住区,为此,在日界线的具体分布
上,实施了三处大弯曲的措施:一是
在俄罗斯东端;二是美国阿留申群岛
西端;三是大洋洲汤加等岛国。因
此,“日界线”不完全等同于180°经
线。但无特殊说明,我们仍将180°经
线视为“日界线”。
3、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更
180°经线
自然方向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东侧
时区
钟点
应用举例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相同
日期减一天
日期加一天
2006年1月1日9时20分
2005年12月31日9时20分
2006年2月28日5时08分
2006年3月1日5时08分
日期变更
【思考】下列两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为什么?
①小张在一年内过了两个“五一”节。
②孪生姐妹俩,妹妹比姐姐先一年
出生。
[解析]
①小张先在日界线西侧过节,然后
过日界线到东侧的西12区继续过节。
②姐妹在东12区的新年元旦出生后,
妹妹则在西12区出生,此时当地仍是
旧年的12月31日。因此弟弟的生日是
前一年的12月31日,而哥哥的生日是
后一年的元月1日。
172.5°E 180°172.5°W
①世界上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方,但时间上有最东(即最早)或最西(即最晚)的地方--- 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为世界时刻最早的地方,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为世界时刻最晚的地方。
②东、西十二两时区相邻并共同拥有一条中央经线(即180°经线)。故两时区钟点(包括分、秒)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即24小时),而不是其它相邻时区间的1小时。
③注意越过180°经线与越过日界线的差别。
东12区
西12区
【例3】 一对孪生姐妹出生在轮船上,船行在东十二区时,在当地时间2001年2月14日8点钟,恰好姐姐出生,航行在西十二区时妹妹出生。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妹妹出生在2001年2月15日
B.妹妹出生日期为2001年2月13日
C.姐姐出生日期一定比妹妹大一天
D.当时船是自东向西航行
【例4】 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时,全世界还有
A.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B.少一半地方是10月1日
C.少一半地方是9月30日
D.多一半地方是9月31日
巩固练习
1.已知日本东京时刻为下午4时,美国
纽约(75°W)时间为几时?北京
(116°E)地时为几时?
答案:美国纽约(75°W)时间为2时;
北京(106°E)地方时为14时44分。
2.已知甲地时间为凌晨3时,北京时
间为20时,求甲地的经度位置。
答案:135°W。
3.某年6月22日6时,一架飞机从东
十二区的甲地起飞,向东经过5分
钟的飞行,飞越180°经线到达乙地,此时乙地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6月21日6:05。
4. 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的经度为______;NB的经度为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日_____时。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运动
(第五课时)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
----在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在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
(同时不同地)
(同地不同时)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极夜
赤道
昼夜相等
夏至日
昼长由北极圈向南极圈递减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春秋分日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内极昼
赤道
昼夜相等
昼长由南极圈向北极圈递减
冬至日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66°34 N
23°26 N
23°26 S
66°34 S
太 阳 光
∠1
∠2
∠3
太阳光线
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
纬度互余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昼长由北极圈向南极圈递减
昼长由南极圈向北极圈递减
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
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但昼逐渐缩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缩短
昼夜时间
差的变化
随纬度的变化:
纬度越高昼夜时差越大
随时间的变化:
冬至、夏至差最大
春秋分差最小
(除春秋分外)
(除赤道外)
1、下列四个日期中漳州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A 9.10 B 10.1 C 6.1 D 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A 海口 B 漳州 C 杭州 D 北京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
更多的是利用光照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
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不同节气的日照图
节气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南半球
夏至
冬至
两分
S
S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变化
----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同时不同地)
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变化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同地不同时)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
达最大值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达最小值
0°
23°26 N
23°26 S
66°34 N
66°34 S
90° N
90° S
A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 °- 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的计算: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例:求重庆(30°N)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多少?
自转
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四季
五带
1.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季变化在中纬地区变化最明显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几条重要的纬线
各带的主要特征
2、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赤 道
00
23°26′
23°26′
66°34′
66°34′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赤 道
00
23°26′
23°26′
66°34′
66°34′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赤 道
00
23°26′
23°26′
66°34′
66°34′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
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课堂反馈
一、填空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2.日界线大致与 经线一致。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一天。
3.黄赤交角是 和 的夹角。为 度。
4.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是 度。
90
23.26
赤道面
黄道面
减
180°
24小时
23小时56分4秒
二、读图题:
1.请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B C
2.这是从 极点的俯
视图。
3.A、B、C三地
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4.B位于A的 方向。
45°E
0°
30°
A
B
C
●
●
●
课堂反馈
二、读图题
2.选择ABCD四点回答
1)一年中有太阳直射
的是 ,线速度最大的
是 。
2)这是 月 日的
光照图。地方时A
B C 。
A
B
C
D
●
●
●
●
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