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行为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动物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并意识到珍爱生命。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第 1 课,是接上学期对自然界生物中《植物》的观察研究转向自然界的另一方面《动物》展开观察。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书本、网络、动物园甚至在自己家里,都经常会接触到不同的动物,对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征都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熊猫是黑白色的,狗喜欢吃骨头,鸟会飞,鱼会游等,但这种前概念是简单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是不具体的,不系统的。
学习能力分析:通过一学期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体验过运用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描述观察物的特点,有了初步的科学素养。但是一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短,观察随意性较大,表达准确性欠缺,不善于发现内在规律,很难从观察中归纳出动物的特点。
心理特点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跃,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模仿,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策略安排如下:
1.认真筛选小组观察的动物,涵盖了哺乳类、昆虫、鱼类、鸟类四大种类,触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动物共同特征的认识。
2.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观察活体动物,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地发现动物的特点,增大其探究的兴趣。
3.精心设计适合小组的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行为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获得证据,得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3.通过对动物的观察探究,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4.能意识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行为现象,并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活体动物(鹦鹉、蚕、金鱼、乌龟、仓鼠、蜗牛)、教学课件、放大镜、动物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视频: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跟着明明一家去春游,参观动物园。
2、动物园里有哪些你知道的动物?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二)活动一:观察狗的特点
1 、研究动物,你有什么方法?指导观察方法。
出示一只狗,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狗的特点。
(三)活动二: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
1 、给每小组一种活体动物(每小组动物都不同),请你像观察狗一样观察这些动物,你有什么发现?
2 、分小组小组观察,讨论,师从旁指导。
3、小组汇报,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组观察的动物。
(四)活动三:画出我们观察的动物
1 、视频示范如何画出动物,显示其特征。
2 、生画在《活动手册》里。
3、交流反馈,展示学生画作,画得像不像?怎样才能画得更像?
概括动物的特征
1 、整理学生的发言,共同概括总结动物的特征。
玩具熊是不是动物?为什么?
拓展
请同学们回家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今天观察的动物模型。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