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一)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08 12:0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
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    B.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2.拜尔(A.Paal)在1914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中,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3.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
4.动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通过食用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而获得生长素, 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最后通过肾脏形成尿液而排出
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5.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去尖端胚芽鞘下部的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6.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8.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
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 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9.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10.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
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
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奈乙酸)的浓度
11.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2.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
    
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 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 L-1
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2分)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__(填符号)。
14.(12分)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H+以________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_______酶催化 mRNA 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线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 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 2 :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照。
步骤 3 :观察两组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并测量______________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是一株盆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芽、茎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侧生长快,茎将______________生长。
(4)能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mol.L-1。
16.(8分)单侧光照射,植物会表现出向光性。已知该特性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方案证明尖端存在着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要求: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画出实验开始时的状态)。
示例:植物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的实验设计(见下图)
           
实验材料:玉米胚芽若干、光源 、琼脂块、云母片、刀片等。
【参考答案】
一、1.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为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与激素调节无关。)
2.D(拜尔把胚芽鞘顶端移到切口一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顶端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从而说明有胚芽鞘的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的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3.D(D中类似于教材中温特的实验,说明了被胚芽鞘尖端接触了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会使之弯向另一侧。)
4.B(吲哚乙酸属于小分子,由于人体中没有分解吲哚乙酸的能力,所以吲哚乙酸在人体中“旅游一圈”随尿液排出体外。)
5.C(胚芽鞘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下部也没有横向运输,所以两侧应该是相等的。)
6.C(由于“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生长抑制被解除,侧芽发育成枝。)
7.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等均有关系,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相对于茎来说敏感度更高,当茎是最适浓度时,对根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类似物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8.C(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无子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番茄雌蕊未受粉自然不会有种子,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发育。通常情况下,花未受粉就不会结果实。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而得到了无子番茄,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促使雌蕊的子房发育成了果实。)
9.A(顶芽自身可产生生长素;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有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产生的生长素的刺激作用;侧芽萌发的抑制与顶芽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有关。)
10.C(实验变量也叫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且要控制无关变量:单一变量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萘乙酸)浓度;各组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因变量往往就是最后实验要观察的结果,如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
11.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最大,即A具有最小值。)
12.C(从题图中看出2,4-D浓度20 mg L-1左右时,无子番茄最重,因此该浓度是促进果实生长的最适浓度。超过25 mg L-1时,虽然生长有所减慢,但仍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图中不能反映2,4-D与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关系,也不能反映2,4-D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
二、13.(1)向光性 (2)C、D(或A、C、D)
(3)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 C、D、G
14.(1)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2)主动运输 液泡 高尔基体
(3) RNA聚合 (4)两重性
(5)步骤2:适宜的可见光 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线
步骤3: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 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15.(1)b或d  f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  去处顶芽  10-6
(2)g或k  c  向光弯曲生长
(3)e  a  向地  g或k  c  ⑤ 背地
(4)<10-2  <10-8
16.见下图
 
方案二:
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