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5分,共60分)
1.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
2.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3.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4.关于大脑皮层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B.记忆和学习功能是人大脑皮层特有的功能
C.各种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D.若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损坏,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5.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6.图示完成某神经活动的结构,正确的是( )
A.若刺激A部位的皮肤,则兴奋在B处的传导速度比F处慢
B.若刺激C处细胞膜,则D处有反应
C.若刺激D处细胞膜,则B处有反应
D.若刺激D处细胞膜,则兴奋能通过F处传导
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10.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11.下列结构中可以存在突触的是( )
①一个神经元内 ②脊髓 ③大脑皮层 ④树突→轴突 ⑤轴突→树突 ⑥轴突→细胞体 ⑦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 ⑧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
A.②③⑤⑥⑦⑧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⑧ D.④⑤⑥⑦
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脑干
D.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不具调节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8分)下图为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有突触的部位是_____(填图中字母)。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_____作用。
(2)图2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受到适当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出的毒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抑制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微量注射此毒素可以阻断______,使肌肉松弛性麻痹而达到除皱的功效,这种毒素作用的位置是图1中____(填图中字母)处。
14.(10分)右图中有两个反射弧,其中膝跳反射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反射的效应器为屈肌。请回答:
(1)图中所示两个反射弧的感受器都位于_____,在膝跳反射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④称为该反射弧的______。
(2)图中一共有___个神经元,其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有___个突触结构。
(3)在发生膝跳反射时,图中④、⑤、⑥突触处分别是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突触。
(4)图中膝跳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元的活动____(受,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5)若通过手术暴露出①、②、③三个手术位点,在①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②、③测到的动作电位峰值大小相比:②____③(填“>、=、<”)。若该刺激引起伸肌收缩一次,能不能称为一次反射?______。
15.(8分)图甲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①、②为微电流计,X、Y为有关结构,图甲中的①、②微电流计两电极位置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1)甲图中Y表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
(2)在C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引起的应答反应____(属于/不属于)反射。
(3)在静息状态下能测量到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是微电流计______。
(4)在C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②微电流计中______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在A位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①、②微电流计中______微电流计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5)在微电流计①两电极的中点B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微电流计①指针____(偏转/不偏转),微电流计②的指针______(偏转/不偏转),效应器______(会/不会)发生应答反应。
16.(14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图乙是图甲中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一、1.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两侧为外负内正。)
3.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即从轴突传到细胞体,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即通过突触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突触内进行信号的传递,需借助神经递质这种化学信号来完成;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是氨基酸衍生类;神经递质出突触前膜的方式为胞吐。)
4.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5.D(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刺激部位由原来外正内负的静息状态,变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在兴奋部位的两侧均形成局部电流,向轴突末梢和树突末梢进行双向传导。)
6.D(A为皮肤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通常是肌肉或者腺体)。反射弧的兴奋传导方向为A→B→F→D→E,因此只要反射弧是完整的,刺激C处,则D处或者F处、E处均会兴奋。若刺激D处,则E处会兴奋,但F或B、A处均不会兴奋,原因是F所指的结构是突触,该处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处的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而F处的兴奋要通过突触传递,要经历神经递质的分泌及作用的延搁,速度较慢。)
7.B(由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不会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不会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如果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引起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综上所述,该药物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8.D(刺激M点,信号先传至C点,电流表发生偏转;后传至B点,电流表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9.B(麻醉剂使部分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中断,但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说明该麻醉剂阻断了该种神经递质,而对其他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没有效果。)
10.C(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11.A(突触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形成的联系,有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等类型。)
12.A(下丘脑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同时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对躯体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且受到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二、13.(1)B、C、D 调控 (2)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3)兴奋的传递 D
14.(1)伸肌 反射中枢 (2)4 2 (3)促进、促进、抑制
(4)受 (5)= 不能
15.(1)感受器 (2)不属于 (3)② (4)①、② ① (5)偏转 不偏转 会
16.(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