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2 20: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冠礼 傅说 空乏 孀妻 ②拂士 荷担 箕畚 始龀
③棘门 被甲 按辔 介胄 ④曩者 燕脂 折戟 穷匮
A.guàn yuè kònɡ shuānɡ B.bì hé běn chèn
C.jīng pī pèi zhòu D.nǎng yān jí kuì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改容式车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C.甚矣,汝之不惠 D.军士吏被甲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必先苦其心志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饿其体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委而去之(放弃) 必敬必戒(告诫)
B.毕力平险(尽,全) 上自劳军(慰劳)
C.与民由之(理由)    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D.惧其不已也(停止)   天子为动(被感动)
5.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饮酒》(其五)一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的惬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
7.根据要求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5)《雁门太守行》中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孟子〉三章》其中一章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八(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2分)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2)【咏经典】(2分)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中国】(2分)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儿孙们的一封信,信中他要求儿孙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二、阅读探究(44分)
(一)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练习。(6分)
甲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赤 壁
[明]杜 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释】①杜庠:自称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仕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这里形容船非常多。③曹瞒:即曹操。
9.甲、乙两诗都对赤壁之战进行了解读,甲诗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的结局就会改写。乙诗认为赤壁之战曹魏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歌原句回答)(2分)
10.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5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书》①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②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③,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李嗣源谋反,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嗣源继皇帝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招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谦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斯是陋室
B.国恒亡/亡羊补牢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岂独伶人也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翻译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4.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而【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印证了【甲】文中的这个观点。(2分)
15.【乙】文中哪句话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8分)
三年①,春,正月,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琇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琇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注释】①三年:指太康三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恃宠骄侈,数犯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1分)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帝遣齐王攸私请琇于毅,毅许之。
19.文中的刘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5分)
师恩如春雨
小学三年级时,教我们的是李振清老师。李老师是本村人,五短身材,一张笑脸,两眼常常眯成一条缝儿,像画上的弥勒佛。
村里人都称他“秀才”。不论谁家,写对联啊,红白喜事记账啊,人们张口就是:“快去请秀才来。”
李老师教我们语文、数学,另加两个班的体育、音乐。他整天乐呵呵的,从不嫌我们烦。课间,他常跟几个老师站在一旁,边聊天,边看我们做游戏。我们玩“凿拐”,玩“木头人”,玩“老狼老狼几点了”……不论玩啥,李老师都看得津津有味。上课铃一响,他马上喊一声:“进教室呀!”我们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飞进鸟窝似的土房子;铃声再响,又纷纷飞出来。
他像一只老麻雀,上课带着一群孩子飞;下课,看着一群孩子飞。
李老师的语文课,是我们最盼望的。课上,诵读课文的时候,他手执书卷,声情并茂读过之后,那书,便不在手上了。一连串更有意思的内容脱口而出:课文外的故事、作者的传奇、文章的重点、文章最妙处……他如一个说书先生,兴之所至,眉飞色舞。我们听得两眼放光,无限向往。
作文课上,他布置好题目,简单分析后,便跟我们一块儿“下水”。他常说:“来来来,我们大家一块儿写呀!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说完,自己端端正正坐在讲台桌后面,悬腕挥笔,很快隐入用蝇头小楷构筑的世界。我们也被感染,开始落笔。
评讲作文时,李老师总是挑选二三好文,拿到课堂上来读。李老师读作文时,那种自豪啊!好像那是他自己最美的作品!他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舒缓婉转,我们听得一片肃静。最入神时,李老师像喝了酒般呈现微醺之态。文章读完,意犹未尽,眼睛也不看人,脖子徐徐向右,下巴绕个圈儿扬起、扬起。
李老师不教我们那年,大家想向他表示一点离别心意。班委提议每人凑一角钱,买一个小礼物。全班共凑了4.5元钱,买了个带盖儿的搪瓷缸,外壁上两朵大红山茶花,喜洋洋的。但李老师坚持不收。一见我们去,就闩上宿舍门儿不出来。
副校长见我们等得辛苦,就对着他的窗户说:“振清,马上要上课了,别让学生等了,收下吧。”他这才开门,责怪我们说:“哎呀,你们真是的!真是的!好吧,我收下啦!你们先到教室,我马上来。”他匆匆骑车走了。上课时,他赶了回来,手臂上托着一叠崭新的作业本。
他说:“同学们,你们家长是种地的,挣个钱儿不易,我好歹还挣着一份工资哩。你们的礼物我收下,我的礼物你们也收下。这本子不值几个钱,但要是用好了,它可就有价值了。”
那是我们做学生的,第一次收到老师的礼物。
师生几年,那种不经意间的影响,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我们;而随风入夜的好雨,压根儿没有一丝的擅权和夸耀。在它,那是本意,是自然而然的生发。
但我总觉得,那是一种恩情,是我们于人生之初,自自然然接受的影响最深远的恩情。我为此,心怀深深的感恩。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20.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师恩如春雨”?(3分)
21.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老师 课间看我们做游戏 ①_________ 作文课方法独特 ③________
学生 自由、高兴 盼望、向往 ②_________ 感动
22.赏析句子,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他像一只老麻雀,上课带着一群孩子飞;下课,看着一群孩子飞。
23.结合本文分析李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2分)
24.“而随风入夜的好雨,压根儿没有一丝的擅权和夸耀。在它,那是本意,是自然而然的生发。”这两句话含义隽永,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25.本文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是个物质贫乏但精神充盈的年代,试从文章中找找“物质”的贫乏体现在哪里。(2分)
三、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1.A :B.“hé”应为“hè”;C.“jīnɡ”应为“jí”;D.“jí”应为“jǐ”。
2.B :A.“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惠”同“慧”,聪明。D.“被”同“披”,穿着。
3.D 4.B 5.C 6.B
7.(1)轻舟短棹西湖好 (2)烽火连三月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学诗谩有惊人句 (5)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6)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8.(1)C 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二、(一)9.东风不与周郎便 曹瞒眼里已无吴
10.甲诗中,杜牧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乙诗中,杜庠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
(二)11.(1)违背 (2)犯错误 (3)损失(损害) (4)益处
12.D :A.是:这/判断动词。B.亡:灭亡/丢失。C.举:全,所有/选拔、任用。D.独:均为“唯独”的意思。
13.(l)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够跟他抗争。
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1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乙译文】《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能够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可使他丧命亡国,被天下人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三)16.(1)结束,完成。 (2)屡次,多次。
17.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18.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同意了。
19.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
【译文】太康三年春天,正月里,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怎么至于到这种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从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我有敢于直言的臣子,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刘毅任司隶校尉,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没有一点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刘毅就上奏皇帝揭发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过去有恩于晋武帝,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揭发羊琇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同意了。
(四)20.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默默地润泽着大地。文中的李老师关心学生,教学方法独特,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学到知识。他朴素、不张扬,使孩子们在人生之初,自自然然地接受最深远的影响,他就像春雨一样,默默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21.①语文课生动传神 ②认真、肃静 ③临别回赠礼物
22.本句运用比喻和拟物手法,第一个“飞”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带领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第二个“飞”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在课间欢快地游戏。
23.从外貌上像弥勒佛,整天乐呵呵的,可以看出李老师和蔼可亲;从李老师从不嫌我们烦,课间看学生做游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人;从他的语文课、作文课让孩子盼望、难忘可以看出他教学艺术高超;从他不收孩子们的礼物,回赠孩子们礼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平等待人、师德高尚的人。
24.这两句话将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比作润物的春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及对学生的关怀源于一种职业的自觉,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染着他的学生,表达了对李老师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
25.“物质”的贫乏体现在:教室是“鸟窝似的土房子”,给老师买礼物是每人凑一角钱,买搪瓷缸;家长是种地的,挣个钱儿不易。
三、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