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题课件(打包10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五单元 习题课件(打包10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3 11:22:45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
1
2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3
4
1.
【2020?广安】综合性学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7页第1题第(1)-(3)题。
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信息概括的能力。
(1)请写出你从以上材料中探究出的主要信息。
示例一: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示例二:广安市多措施发展旅游产业。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
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来到华蓥山,追寻____________,感受红色文化,饱览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能力。
英雄足迹
自然风光
(3)学校将组织学生到市民广场观看“滑竿抬幺妹”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到目的地。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先观察所给的图示,然后进行表述,要注意方位词的正确运用,让表述清楚、简洁。
示例:从学校出发,沿金安大道向北,至金安大道与洪州大道的交叉路口;再沿洪州大道向西北走即可到达。
2.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张明告诉李晨:“李晨你好!我买了一辆新车,是刘宇特别喜欢的那一款,请你今晚转告刘宇,明天上午九点让他来我家小区骑车。”
假如你是李晨,你怎样转述给刘宇?
本题考查转述和语言得体,答题时要注意,转述人称要准确,还要注意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
示例:刘宇你好!张明让我告诉你,他买了一辆新车,是你特别喜欢的那一款,让你明天上午九点去他家小区骑车。
3.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这样邀请金明老师:________________
本题是对知名人士发出邀请,除了要说明邀请人、活动的举办方、时间、地点、主题外,重点就在如何向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要用敬称,说明举办方的具体要求,在邀请中用上敬辞表明诚意。
A.“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B.“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两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没有说明邀请人和举办方具体是谁,且“万望勿辞”用语不得体。
缺少活动地点。
C.“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没有说明期待被邀请方做的事情,可能会使被邀请方现场陷入尴尬局面,且“您可不能不来啊”用语不得体。
【答案】D
4.[2019·重庆A]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八年级(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调查】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八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针对主题“护眼行动”,进行问题的设计,围绕着视力这一角度进行提问。
第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你们班级中患近视的同学大概占比有多少呢?
第二个问题:请问同学,你们平时了解过正确的用眼和护眼方法吗?
(2)【请你转述】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本题考查转述和语言得体,答题时要注意,转述人称要准确,还要注意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
示例:李叔叔您好,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向同学们宣传正确的用眼护眼知识,我们班主任听说您是一名眼科专家,特委托我邀请您来做这次讲座,时间是明天下午两点半,请问您有时间吗?(共23张PPT)
21
梦回繁华
1
2
3
4
C
C
B
A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A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6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摹状貌 (5)举例子
7
示例一:美在戏曲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示例二: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书写灿烂文化
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8
B
9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0
11
12
A.汴京(biàn)
绢本(juàn)
题跋(bō)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C.擅长(shàn)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纽(shū)
纤夫(xiān)
岔道(ch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C
?
?
?
?
?
?
?
?
?
?
?

jìng
q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田踌 
城郭 
摩肩接踵 
长而不冗
B.覆灭 
踏青 
长途拔涉 
细致入微
C.考订 
酒肆 
内忧外患 
无暇一顾
D.宏敞 
翰林 
络绎不绝 
春寒料俏



C
3.
【2020?无锡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到节假日,朝阳市场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
?
?
?
?
?
?
?
意思是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此处应该使用“设身处地”。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
D.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惟妙惟肖的石雕,巧妙绝伦的亭台,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游客驻足流连。
?
?
?
?
?
?
【答案】B
4.
【2020?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B.句式杂糅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C.成分残缺
的特点
D.语序不当
先“独立”后“自强、复兴”。
【答案】A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答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抓标志性词语,理清思路,注意句子间的关系。找出写作的顺序,注意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判断。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山水中的线条又名为“皴法”,它是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③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④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⑤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⑥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⑤①④⑥②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①⑥②⑤
【答案】A
6.【易错题】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    )
(3)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4)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    )
(5)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    )
摹状貌
举例子
描绘画面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一:美在戏曲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
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语意要连贯。
美在建筑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
示例二:美在文学
诗词曲赋
书写灿烂文化
美在汉字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
8.
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人物的衣冠服饰,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并不是整幅画的一个高潮。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答案】B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1页第9-12题。
A.紫禁城自明代初建起,历经扩充、破坏、复建、修整等阶段,建筑数量并非一成不变。
B.第⑥段画线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紫禁城的抗震效果好,体现了其营建技术的科学性。
C.第⑤段引用《明史?食货志》对紫禁城营建活动的描述,说明了参与营建的人员众多。
D.文章采用时间顺序说明紫禁城建筑群的营建工程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
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③段是总说,第④—⑦段是分说,第⑧段收束全文。其中分说部分是从四个方面讲“我国古代大型宫殿建设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的,全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答案】D
10.
阅读第④段,说说加点字“这”指什么。
答题时结合上下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这”指的是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与施工现场的整洁,工部所采取的场外加工的办法。
11.
紫禁城建筑群在规划、组织和营建技术上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大概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结合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段意和层次的概括,然后按照文章的逻辑线索进行归纳即可。
材料储备的科学性;人员组织的科学性;营建技术的科学性;程式化的建筑安装方式。
12.
下列句中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有条理地说明描述某一对象的特征或位置等;摸清事物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紫禁城建筑群自1417年正式开工,仅用了3年便完工,且历经600余年仍完好。
·
·
不能删去。“仅”表明建造紫禁城时间之短;“且”表明建造紫禁城不仅用时短,而且建筑质量高;两者结合,不仅能够体现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技艺,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共16张PPT)
单元易错专训
1
2
3
4
5
6
7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A.推崇(cónɡ)
枢纽(shū)
遒劲(qiú)
胸中丘壑(hè)
B.匀称(chènɡ)
桥墩(dūn)
簇拥(chù)
亭台轩榭(xiè)
C.残损(sǔn)
摄取(shè)
轧扁(yà)
重峦叠嶂(zhàng)
D.嶙峋(lín)
黏土(zhān)
蔷薇(qiáng)
摩肩接踵(chǒng)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C
·
·
·
·
·
·
·
·
·
·
·
·
chónɡ
一、字音字形
nián

zhǒng
chèn
2.
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寒料峭 
直截了当 
淋漓尽致 
不记其数
B.好高骛远 
殚精竭虑 
跋山涉水 
阴谋诡计
C.梦寐以求 
刚愎自用 
按步就班 
交头接耳
D.逆来顺受 
脍灸人口 
无精打彩 
细致入微



B

A.武术节目《武林雄风》中舞美的变换与动作招式的变化相得益彰,真实展现了少林武术的精气神。
B.提灯会的灯具制作人自出心裁,灯具多种多样,多数是以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为样本,千姿百态,彩绘逼真。
C.万绿湖中的岛屿各具情态,各显风姿,惟妙惟肖。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二、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
·
·
·
·
·
·
·
·
·
·
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用在此处不合适。
D.凌晨两点,施工现场依旧灯火通明,车辆络绎不绝,几百名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
·
·
·
【答案】C
4.
对下面一段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三、表达方式
A.分类别;突出说明了螳螂和蝈蝈的不同特点。
B.举例子;突出说明了螳螂的残暴。
C.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蝈蝈在品尝同类尸体的时候就跟品尝普通猎物一样。
D.作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也突出了螳螂的习性。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
【答案】D
5.
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张贴宣传海报的任务。请从以下两张海报中选出一张,并说明选择它的理由。
【注释】公勺公筷:为了降低细菌、病毒传播风险,吃饭时准备的专门用来取餐的餐具。
答题提示:①说明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②80字左右。
本题考查对海报图标主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示例一:我选第①张海报。海报主体以中国象棋棋盘为背景,“楚河”“汉界”处“公用”“自用”两词相对,棋盘上方和下方各放一副勺筷;海报下方为宣传语“公勺公筷 公私分开”。整个画面对比鲜明,主题突出,适合张贴。
示例二:我选第②张海报。海报下方“公筷公勺 添+亲情”点明宣传主题;中间一筷一勺组成大“+”,上方小“+”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降低了细菌、病毒传播风险,添加了亲情。整张海报设计巧妙,主题鲜明,适合张贴。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四、文学文化常识易错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他是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B.《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这篇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深化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C.《蝉》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代表作《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大众喜爱。
【答案】D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不是叶圣陶的作品。
7.
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B.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生动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多种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C.《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言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D.《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等称号和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D
《昆虫记》的作者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共18张PPT)
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目标
1.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
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写作点拨
特征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就是要把说明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予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形态、性质、结构、成因、功用、发展变化。
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呢?
1.
同中求异。运用这种方法,要善于观察和比较,准确地发现同类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例如,同样是笔,硬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和软笔(毛笔)是不同的;即使同是硬笔,钢笔和圆珠笔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果能抓住这些不同点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就能表现得比较清楚了。
2.
多面展示。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其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这个特征比较概括,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3.
恰当选用说明方法。为了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有时还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避免文章过于枯燥乏味。如《中国石拱桥》开篇便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了出来。
4.
表里合一。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形式,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如法布尔的《蝉》中,“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外在表现的描绘来表现其内在特征的。
例文引路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旁批】
现在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与电脑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而我对电脑情有独钟,我的生活已经少不了它了。①
我的电脑是爸爸从广州带回来的,它有一个长方形的“头”,方正的“身子”。②
①开篇紧扣题目,点明写作对象。
②介绍电脑的来历,总写电脑的外观,给读者以整体印象。
电脑分为三大主件:显示器、主机和键盘。显示器就是一个大屏幕,像电视机一样。主机是必不可少的部件,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启动按钮,另一只是重新启动按钮。功劳最大的就是键盘了,它包含着26个英文字母、4个方向键、10个数字和F1~F12等。③它们各负其责,各有妙用。如:
③此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电脑键盘的构成。
Ctrl+Alt+Delete能重新启动程序,Alt+F4能关闭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电脑还有一条小尾巴,就是鼠标,鼠标是用来发布指令的,一切操作都会听从它的指令。
电脑的用处可大了,比如查资料、看新闻、传送邮件等。④就拿查资料来说,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周总理的资料的话,只需在
④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让读者明白本段是介绍电脑用途的。
搜索网站上输入“周总理”三个字,立刻就能查到关于周总理的诸多资料了;坐在家里点击新闻网站,你就可以知道国际国内最新发生的事情;还有电脑的计算能力,几乎是万无一失的,只要你发出指令,它就会告诉你结果。如果你感到累了,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一边听歌,一边打纸牌、
下象棋等。不仅如此,它还有更奇特的功能——传送邮件,无论你的朋友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都可以及时向他传递你的信息。你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见到你外地的朋友,互相对话、问好。⑤
每个周末,我会用它写作文。用电脑写作文可方便了,能及时修改错误而不留痕迹,写完后,
⑤此处举了查资料、看新闻、听歌曲、传送邮件等例子,有力地说明了电脑的用途之多。
打印出来就行了。每当遇到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就会求助于电脑,请它帮我,好像什么难题都难不倒它。
我的电脑,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我的生活少不了它。⑥
⑥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名师点评:①作者对电脑的外观,特别是三大主件——显示器、主机和键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介绍时能抓住特征,描述清楚明白。②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条理清晰。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电脑键盘的构成和电脑的用途。③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介绍,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写作实践
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①审题:题目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特色美食,所以就应当从自己最熟悉的名吃中选择写作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更加详细、更加真实。介绍美食的同时,也应涉及相关的风俗人情、地域文化等,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如写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可联想到山东人的特点。②立意:确立文章的中心。同样以“煎饼卷大葱”为例,就是让读者真正了解“煎饼卷大葱”的特点,进而了解山
东、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③选材:仍以“煎饼卷大葱”为例,可从煎饼的原料生产、加工制作,大葱的种植、管理,酱的加工制作等方面搜集材料,包括与之相关的一些谚语、儿歌,都在材料的搜集范围之内。④构思:首先要介绍这一特色美食的原料构成,包括食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要求;其次要分步骤,详细介绍它的制作过程,语言力求朴实、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略。(共33张PPT)
19
苏州园林
1
2
3
4
B
D
A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A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6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 色彩的搭配
8
9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0
12
13
14
15
11
16
7
综合实践·素养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8
17
A.池沼(zhǎo)
嶙峋(xún)
鉴赏(jiàn)
着眼(zhuó)
B.景致(jǐn)
丘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斟酌(zhēn)
一幅(fú)
对称(chèn)
檐漏(yán)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B
?
?
?
?
?
?
?
?
?
?
?
?
?
?
?
jǐnɡ
lòu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蔓延 
芭蕉 
玲珑 
盘屈嶙峋
B.回啷 
闲适 
寂寞 
珠光宝气
C.明艳 
阅历 
彩绘 
重峦叠障
D.映衬 
攀登 
雷同 
和颜悦色
D
盘曲嶙峋
回廊
重峦叠嶂
3.
【2020?德阳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B.苏州园林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强调随地形、地势变化而变化,有自己的创造和地域特色。
·
·
·
·
·
·
·
·
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使用对象错误。
C.北京颐和园既有皇家园林之气派,又有江南园林之灵秀,设计别具匠心。
D.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吕伟充满自信,神采奕奕,沉静自若地走上十米高台,从容不迫地准备开始她完美的凌空一跳。
·
·
·
·
·
·
·
·
【答案】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了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第四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的开展,无疑不是云南省教育厅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之一。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B项,否定不当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C项,搭配不当
推行
【答案】D
5.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避暑山庄的湖区由多片大小、形状不一的湖相连而成,_________,每个荷花池由于坐落的位置、温度、荷花品种的不同,__________。而避暑山庄修建时借鉴了全国各地的名胜美景,将各地景色包揽入园,_____________。不同花期、不同品种的荷花,配上不同风情的园林建筑、装饰,可谓移步换景,韵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由第一句中的“多片大小、形状不一的湖相连而成”判断,第一处横线上填②;由“位置、温度、荷花品种的不同”可推断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荷塘景色,故第二处填①;“一座园林、多种景观的园区特点”则是前面“避暑山庄修建……将各地景色包揽入园”的结果,故第三处填④。
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荷塘景色
②因而荷花池也有多个
③想来最自在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④形成了一座园林、多种景观的园区特点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6.填空。
《苏州园林》一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和整体特征,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细微方面进一步说明。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
色彩的搭配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采用总分总的方式,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点明四大说明内容,后面几段讲细微方面:角落、门窗、色彩
一、语文要素训练
7.
★【训练点:品析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结合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的特点。
不能删去。“务必”的意思是必须,一定要,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坚定的追求,若删去,就不能突出强调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这一追求。“务必”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先解释“务必”一词的含义,从表现设计者的追求角度分析,再说明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征。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
不能删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加点的“艺术”和“技术”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技术”相对于“艺术”而言是一个较低的层面,偏指各种工艺操作的方法和技能。“假山的堆叠”首先是一项“技术”,但苏州园林中堆叠假山,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带有更多创造、想象和审美情趣。所以文中不称堆叠假山者为“工匠”,而称为“设计者和匠师们”,他们不仅仅是工匠,更是园林艺术家。
相对于艺术来说,“技术”层次较低,结合文章中对堆叠假山者“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称呼和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享受分析作答。
?
?
?
?
不能互换
8.
文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文段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段品析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文段中找出答案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6页第8-11题。
9.第①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列数字和作比较
列数字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数量之多,而通过对比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总—分—总
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
10.
下面哪一副楹联没有写出文段中“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所说的画意?(  )
A.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B.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C.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
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C
与题意不符
11.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从全文看,与下面说明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四个讲究”概括下文分说的四点内容,和下文一一照应。
对于“四个讲究”
,下文依次进行了介绍,点出照应。
三、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6、77页第12-16题。
1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就是要解说的事物和要阐述的事理,根据题目和文章内容可以进行判断。
亭或园林中的亭。
13.
亭在园林中有哪些作用?阅读文章,简要概括。
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亭是游人观景的圣地;亭丰富了园林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可由第③段首句“亭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第④段首句“④园林中的亭不仅有点景的作用,也是游人观景的圣地”,第⑤段最后一句“因而,园林中的亭还丰富了园林的审美意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概括作答
14.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处引用陆游的诗句有何作用。
在本题考查说明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①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说明的中心。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添了诗情画意。
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陆游的诗句意在说明亭没有墙壁的阻拦,造型空灵、通透,是游人观景的圣地。
15.
★第②段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不能删去。删去“大约”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亭出现在周代”,显得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6.
根据下面的图片,运用文章第③④段的相关信息,具体解说颐和园知春亭在设计上的妙处。
图1:颐和园知春亭景观图
图2:颐和园知春亭
地理位置示意图
题目要求结合第③④段的相关信息,具体解说颐和园知春亭在设计上的妙处。阅读这两段,结合第③段“临水处筑亭,点染水面,形成生动的倒影、使得亭影波光,变幻莫测、丰富了水面的层次感,提升了观赏效果。”第④段“人于亭内放眼眺望,可以尽赏山光水色。”解说知春亭的设计。
示例:知春亭位于昆明湖畔,亭倒映水中,使得亭影波光变幻莫测,丰富了水面的层次感,提升了观赏效果;在知春亭里,游人又可以放眼远眺,尽赏山光水色。
17.
校学生会开展“品味园林的建筑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陈教授: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进一步“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相关知识,我校学生会将开展“品味园林的建筑艺术”
称呼应该顶格
的综合实践活动。特邀请您于11月3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徽派建筑”专题讲座。请你必须按时参加!
xx学校学生会
2021年11月1日
用语不够妥当
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邀请函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请你必须按时参加
期待您的到来
将“了解”和“进一步”调换位置
称呼应该顶格写
(2)【文化理解】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
①陈教授在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王之涣攀登________,遥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陈子昂驻足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本题考查对所学名篇熟记的能力,和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鹳雀楼
幽州台
黄鹤楼
②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苏州园林冠江南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答题时按照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的要求,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例句按其结构拟写。
18.
课文中,作者通过列举苏州园林内一些具体的景点,让我们对苏州园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第四段中对假山池沼的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请你也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针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特征写一个小片段。(200字左右)
片段练笔
例文: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使人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及其所需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四十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机翼,撞坏了起落架。值得庆幸的是,机上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共15张PPT)
群文阅读专题
(五)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一)
5
6
7
(二)
8
(一)【2021?大连中山区期末改编】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3页第1-4题。
1.文章介绍了筷子的哪些特点?请概括回答。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筛选并整合的能力。
①中国独创,历史悠久;②寄托美好愿望;③使用有讲究;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常成为文创产品的灵感来源;⑤花样繁多;⑥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第①段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言的准确性。
“至少”表示时间的限定,说明筷子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超过3
000年,强调筷子的历史悠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第⑧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分类别,条理清晰、具体地介绍了筷子有哪些类别,说明了筷子花样繁多的特点。
4.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标题“筷子小传”的好处。
标题将筷子拟人化,生动、幽默地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
5.
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长城的伟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层次,结合题干的提示,准确答题的区域,按照答案示例进行归纳概括。
(二)【2020?济南改编】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3、84页第5-8题。
示例:①长城体量长;②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③长城一直肩负着保护农耕的伟大使命;④长城存在的价值,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
6.
结合几则材料,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文中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内容的词语上。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大幅减少,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部分得以解决。
·
·
“部分”表范围限制,说明长城解决了不同文明之间一部分冲突问题,而不是全部解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
·
·
“一般”表示大多数铜鼓都是由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铜鼓都由这四部分组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长城与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的存在价值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能解决人类三大基本问题的只有长城,进而说明了长城的伟大。
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壮族对铜鼓文化的重视程度之深。
8.
杯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请你以材料三图中的杯子为对象,结合注释内容进行具体说明。(要求:①说明对象明确;②说明顺序合理;③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④150字左右。)
1.简洁性、2.准确性、3.科学性、
4.严密性、5.条理性、6.逻辑性
示例:这是一个产地为“中国醴陵”的“中国红瓷”的龙杯,品牌为“千红窑”,工艺是“釉下五彩”,容量为550
ml。杯子上双面花纹的彩龙栩栩如生,让人赏心悦目。龙杯既适用于日常办公、家庭生活、收藏欣赏、室内装饰等,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有寓意的礼品。21世纪初我国科学家成功解决高温红釉的世界性难题,中国红才重现人间。中国红从感官到内蕴,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神韵与壮美。(共30张PPT)
18
中国石拱桥
1
2
3
4
C
D
A
C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D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7
8
9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0
6
12
13
11
综合实践·素养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4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C
?
?
?
A.qì
diāo
qīng
xiāo
B.qiè
diāo
qíng
xiào
C.qì
diāo
qīng
xiào
D.qiè
diāo
qīng
xiāo

diāo
qīng
xiào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仆美观。
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抡。
C.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祟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D.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D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每个人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
C.端午节李子柒包粽子,就地取材上山摘粽叶,网友调侃:以为要造龙舟。
?
?
?
?
?
?
?
?
?
?
?
?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不能用“惟妙惟肖”。
D.李老师一进教室,就发现今天的气氛不正常,同学们都在交头接耳。
?
?
?
?
【答案】A
4.
【2020?日照】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轮播放,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范本。
B.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如果国宝会说话》
C.我国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广东省人大代表动情地说。
应放在引号内
【答案】C
5.
请你梳理下列语句的顺序,选出连贯合理的一项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北京段大运河地域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等区。
②大运河书法遗迹从隋唐发端,经宋元的发展,在明清达到鼎盛,以清代数量为最多。
_______总之,北京大运河书法遗迹是集文学、书法、雕刻为一身的综合文化遗产。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③沿线如白浮泉遗址、什刹海等都留存着先人的手迹和墨刻。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文化遗产点的历史变迁,是人们了解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D
6.【训练点:辨析说明方法】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一、语文要素训练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桥洞形状。
打比方;外形特征,增加文学色彩
(2)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举例子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3)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列数字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
(4)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作比较
7.【训练点:品析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符合事实,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比较”限制程度,表明在世界桥梁史上,石拱桥是出现得相对早的。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联系具体语境,指出加点词所具有的强调、限制等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
答题模式:该词具有……作用,表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
?
8.下列为这段文字所划分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二、精段品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3、74页第8-10题。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本题考查划分段落层次。要先把每一句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句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段的中心,根据前后句关系划分层次。
9.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坚固耐用;④形式优美。
四个层次:
一层:介绍卢沟桥修建的时间
二层:卢沟桥结构的特点
三层:比较说明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四层:介绍石栏石柱,说明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10.第⑨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
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排比
拟人
11.
阅读第一段。在下面AB处填写相应内容。
三、拓展阅读
【2020?长春改编】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3、74页第11-13题。

②③
④⑤

⑦⑧⑨
桥是固定的,桥上能走人
A
桥面连续成路
B

桥下能过水并且有桥孔
桥上面能行车和走人
答题时注意结合题干所给提示进行分析
12.
★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其作用。
示例: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在人类历史以前桥的三种基本类型,让人清楚明白地知道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13.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不是某一座桥而是指桥的类型。
B.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浮桥三种基本形式。
C.作者认为猴子过河形成的“猿桥”和现代所谓“悬桥”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人造桥有梁桥、拱桥和悬桥三种基本形式,而不是浮桥。
D.矿山里的架空栈道上虽然可以行车,具备了桥的条件,但不能走人,也不算是桥。
【答案】B
14.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以“家乡的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整理出了下面这张表格。
柳州21座跨江大桥一览表
桥名
建成
时间
数量
统计
主要成就
浮桥
1937
1
柳州第一座桥,由木船搭建而成
柳州铁桥
1940
1
柳州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江大桥
桥名
建成
时间
数量
统计
主要成就
柳江大桥
1968
1
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城市桥,当时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十三。
河东大桥、壶东大桥
1984—1989
2
河东大桥:当时全国最重的大桥,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等奖项。
桥名
建成
时间
数量
统计
主要成就
静兰大桥、壶西大桥、文惠桥、洛维大桥
1992—1998
4
壶西大桥:首次在国内采用了分索防护、分索张拉和具有六边形的新型斜拉索。
双冲大桥、红光大桥、文昌大桥、螺丝岭大桥、阳和大桥、三门江大桥
2004—2006
6
双冲大桥: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红光大桥:广西第一悬索桥。
桥名
建成
时间
数量
统计
主要成就
鹧鸪江大桥、白露大桥、柳江双线特大桥、广雅大桥、白沙大桥、官塘大桥
2012—2018
6
鹧鸪江大桥:创下了单主缆、单索面、宽幅公路悬索桥主跨最长的世界纪录。
白沙大桥:目前全球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用钢量最多的“反对称结构斜拉桥”。
官塘大桥:世界第一大有推力钢箱拱桥,分别创下了整体提升高度、整体提升重量、提升拱肋跨径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请你仔细阅读表格,通过比较与分析,探究柳州桥梁的发展变化。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柳州桥梁建造的速度越来越快;②柳州桥梁建造的成就越来越大。
答题时观察表格中的相关数据,找出桥梁的变化。(共19张PPT)
20

1
2
3
4
B
D
D
①举例子 ②打比方 ③列数字 ④作比较
新知积累·基础练
5
D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6
B
7
8
9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0
11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1.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B
?
?
?
A.yǒng


xiā
B.yōng

zhī
xià
C.yǒng

zhī
xiā
D.yōng


xià
yōng

zhī
xià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维/忏悔  防御/妨碍  暴走/爆光
B.寻觅/发觉  宣传/喧华  顾忌/疾恶如仇
C.愉悦/娱乐  折皱/拆开  谨嗔/镇静
D.隐蔽/作弊  迟缓/支援  挖掘/倔强
D
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



3.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C.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冒号改为破折号
逗号改为破折号
【答案】D
4.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________
②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________
③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________
④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________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曾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双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形结构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做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
A.①③⑤④②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①④③②
【答案】D
6.
【易错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内容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B.《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C.《昆虫记》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
法国
D.《蝉》选自《昆虫的故事》,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答案】B
7.
从本文第③段看,中国古代蝉又被赋予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2020?枣庄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根据第③段“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等有关语句概括回答即可。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9页第7-11题。
正直清高、与世无争、贞洁;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 
8.
本文第②③段中,多处列举了一些朝代节点,请简要分析这两段说明顺序的运用。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采用了时间顺序,先后列举了“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这样的词语,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9.
本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的什么特点?第④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在写蝉产卵时,都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法布尔
本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且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这一特点。 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数量多的特点。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10.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能够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结合选文第⑤段,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大山雀
C.植物→蝉→大山雀→黄眉
D.露水→蝉→大山雀→螳螂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
11.
名著链接
链接材料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___》。作者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这位作家称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昆虫的故事
切叶蜂
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共10张PPT)
常考专项真题练
(辨识说明方法,分析说明作用)
1
2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3
4
1.选文开头从国庆阅兵写起,有什么好处?
【2020?天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9页1-4题。
开头段的主要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
3.
2.第④段中加点的“据估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文中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内容的词语上。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不可去掉+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删去,“据估计”是表推测,说明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和平均成本只是推断的数据,去掉后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第?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有人问,有了GPS,我国为何还要研发“北斗”?请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印度曾经高度依赖美国GPS系统。1999年,印度、巴基斯坦“卡吉尔战争”期间,美国直接关闭印巴战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印度的武器和士兵瞬间“失明”。印度损失巨大。
本题考查文章的个性化阅读,属主观性试题,注意结合文章和所给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示例:北斗系统与GPS相比,有几大优点:①它是由三种轨道卫星混合组成的,与美国的GPS系统相比,抗遮挡能力更强,即使是在低纬度地区,也能保证有稳定的信号;②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与美国GPS相比更精准;③北斗系统还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在功能上更加全面,可以发
展多种用途。因此,在性能方面,我国的北斗系统不逊于美国的GPS,未来还可能超过它。但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就能摆脱对GPS系统的依赖,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怕美国的制约和压迫。在未来,北斗系统还将在军事、民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和全世界的发展做贡献。(共12张PPT)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1
2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
2

3
4
1.《昆虫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全书分十卷,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惊世之作。《昆虫记》兼顾艺术与科学的双重性,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一、填空。
本题考查对《昆虫记》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昆虫物语 

2.《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____________”。书中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__________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昆虫的史诗
生命
二、名著阅读。
1.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
(2)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________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昆虫记》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
昆虫记

准备捕食蝗虫
机警从容
2.
【2020?新疆改编】《昆虫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
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
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
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
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
根据对《昆虫记》的了解和阅读可知,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个昆虫,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等角度展开描述。
B
3.
【2020?成都】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昆虫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
.为什么与自己的姐妹同类相残?为什么当妈妈前性情大变?
c
.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
.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蚂蚁
B.萤火虫
C.圣甲虫
D.螳螂
本题考查对《昆虫记》内容的了解情况。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c
d
a
b
4.[2019?连云港改编]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问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8页第3题第(1)-(2)。
(1)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做分析。
拟人
细节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2)“垂緌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听不到声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