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02 20: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 )
A.氢和氧 B.氧和氦  C.氢和氦 D.氧和氮
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 )
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形成 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
C.煤、石油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5.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的体积 质量 半径 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
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
  C.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6、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7.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多的时候,通常耀斑也多,但它们出现的地方不一样
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
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
D.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9、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
10、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 地面短波通讯受影响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11、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12、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
1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
A.四川盆地 B.大小兴安岭 C.青藏高原 D.东南沿海
1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
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
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直接能源
16.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A是出现在太阳 层中的太阳活动 。它由于 而发暗黑。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
(3)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 ,它发生在 层。
(5)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这些斑块出现在图中的
的 层、射出大量的紫外线、 、 射线以及 。
(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年,世界上许多地区 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
周期有一定关系。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 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
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1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
(1)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多选)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
C: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   D: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丰富
(3)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衡的原因是 和 。
(4)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因而各地获得的 有差异。但是,热量盈余区(如
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区(如两极)温度并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
这说明热量盈余区与亏损区不断 。其途径主要是靠 和
。[21世纪教育网]
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2宇宙中的地球答案
1.C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A
3、B解析:太阳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到达地球的能量仅占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
4、D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5.D 6、B
7.B 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是太 ( http: / / www. / )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8.B 9、A 10、B 11、C 12、A
13、C解析:同纬度地区太阳能获得的多少,主要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
14、A 15. A
16.(1)光球,黑子,比周围温度低 (2)色球,C (3)耀斑,C (4)日冕 (5)C,无线电波,x射线,高能带电粒子 (6)11,降水量,电离,磁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及其太阳活动。
17、 (1)B (2)B (3)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 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少。(4)热量 传输热量 大气环境洋流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21世纪教育网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 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及 教学 策略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填出以下表格。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读图4.17,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教师讲解】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教师讲解】第三幅图中,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80部分,并读图4.18,思考: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 读图4.19,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 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板书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作业 地理填充图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